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盐津“家长夜校”点亮乡村夜生活 解忧赋能暖民心

 2025-08-02 16:46  来源:昭通新闻网

傍晚时分,盐津县滩头乡界牌村柏杨活动广场上,村民们步履匆匆,不约而同赶往“家长夜校”文明实践课堂。这里没有课本、试卷,聚焦的是村民最关切的现实难题:从“怎么跟青春期孩子好好说话”“孩子玩手机到底该怎么办”的育儿焦虑,到“高血压如何预防、如何用药”的健康困扰,再到“怎么做到文明殡葬”等问题……“家长夜校”正悄然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化解烦忧、寻求答案的“加油站”和“充电站”。

在中和镇“家长夜校”活动现场,授课讲师以一曲轻快的《金龙拍拍操》瞬间点燃了全场热情。告别传统讲座的“单向灌输”模式,盐津“家长夜校”的核心在于深度参与和沉浸式体验。授课专家通过鲜活案例剖析、即时问答互动、沉浸式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家长主动思考、积极交流、现场演练。

随着“家长夜校”在盐津县各乡镇全面铺开,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正加快形成。这一创新实践重点服务留守儿童家庭、困境儿童家庭和隔代抚养家庭,确保教育关爱全覆盖。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家长夜校”采取分层分类的方式设计,精准对接不同家长的实际需求。针对农忙时节家长集中学习难的问题,盐津创新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送课机制”,将教学课堂直接延伸到村民文化活动室,实现“送课到村”,切实打通教育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家长夜校”的积极成效正在盐津县各乡镇逐步显现。在牛寨乡安乐社区,家长谭琴在“家长夜校”掌握了科学引导青春期孩子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滩头乡界牌村村民罗自纯参加健康安全讲座后说:“村里高血压老人多,专家讲解的用药指南和预防知识特别实用!”此外,移风易俗等主题课程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乡村文明新风的形成。

作为盐津县深化“文明实践+”模式的关键一环,“家长夜校”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高效盘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文明实践服务网络。它将理论政策宣讲、家风家教指导、普法宣传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实用技能培训、文明风尚培育、就业创业帮扶、数字化生活教学等多元服务,精准“滴灌”至基层末梢,让文明实践触手可及。

目前,盐津县“家长夜校”文明实践活动已覆盖10个乡镇、20个村(社区),累计服务超2000人次。


通讯员:朱朝艳


一审:罗 丹  一校:朱朝艳  二审:郭 倩
二校:马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朱朝艳  二审:郭 倩
二校:马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盐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