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30 09:25在威信县扎西镇龙溪社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暑期托管班宽敞的教室里,65名学生伏于课桌前,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声,假期作业在轻松的氛围中悄然完成。这是威信县众多暑期托管班中的一个生动场景。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332名儿童在29个集中托管点开启充实假期。
为有效解决青少年暑期看护难问题,丰富广大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威信县依托社区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因地制宜开设暑期托管班,采取“社区+专业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的托管模式,将“一小”照护民生工程延伸至居民“家门口”,让孩子们在假期有了好去处。
276名充满热情的志愿者是提供托管服务的核心力量。他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守护孩子们的七彩假期。威信县广泛招募返乡大学生和当地小学、幼儿园教师等担任暑期托管服务志愿者,不仅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服务,还为他们带来关爱与陪伴。
返乡大学生们活力无限,用新颖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则耐心细致地辅导课业,确保学习效果;水田镇的“警察爸爸”们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和情景模拟,教授孩子们防溺水、防诈骗等安全知识。“安全教育是给孩子们的‘防护锁’,既能让他们玩得开心,也能让远方的父母真正放心。”双河苗族彝族乡过街楼村的一位志愿者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所有志愿者都经过严格的政审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课程设计、心理健康、应急救护等方面,确保为孩子们提供专业、可靠的服务。
在托管班里,每一天都充满惊喜。威信县坚持“五育并举”,各托管点因地制宜,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作业辅导是基础,但课程远不止于此。旧城镇的孩子们参观红军主题展览,聆听革命故事;扎西镇的教室里传出嘹亮的红歌声;双河乡的孩子们体验苗族蜡染技艺。“老师教我们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大家一起唱,特别开心!”庙沟镇的学生李萌萌分享道。三桃乡还开展了“文明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操场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旧城镇的孩子们或聚在一起玩“贪吃蛇”游戏,或分组进行拔河比赛。“大家喊着号子一起使劲,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比一个人在家有意思多了!”学生王浩宇兴奋地说。麟凤镇的孩子们课间放飞自制的纸飞机,午餐前则化身“小帮厨”,主动帮忙准备食材。三桃乡的孩子们围在一起学习包抄手、包饺子,“看!这是我包的抄手,虽然形状不太好看,但妈妈看到一定会夸我能干。”学生赵宇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这些充满爱心与创意的托管服务,消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赢得了广泛好评。“以前孩子放暑假,整天抱着手机,怎么叫都不动。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麟凤镇斑鸠村村民王一团高兴地说,“孩子每天回来都有说不完的话,‘妈妈,今天老师教我们唱歌了’‘我认识北斗星了’‘猜谜语比赛我赢啦’……变化太大了,看着就让人高兴!”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把服务做实做细,让在外打拼的父母少些牵挂,让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多些欢乐。”扎西镇龙溪社区党总支书记顾上昀的话语朴实而有力。据悉,这场覆盖全县的暑期托管关爱行动将持续35—40天,让2332名孩子在这个夏天收获安全、健康、快乐与成长的美好回忆。
通讯员:徐 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