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2025-07-28 18:14在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云南省昭通市,大量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下了9.2万余名留守儿童。每至寒暑假期,这些孩子的管护便成了家长的“心病”。为解决这一难题,共青团昭通市委创新构建“1+3”志愿服务体系,为16069名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少年儿童提供了有温度、有实效的暑期集中托管服务。
昭阳区红路馨居搬迁安置点托管点少年儿童在做手工。
共青团昭通市委紧扣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这条主线,将新征程少先队“播种”工程融入日常。通过思政微课堂、发放“七个千万”安全约定书及“昭通印象”宣传卡片等形式,以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培育爱党爱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抽象的“大道理”转化为生动的“小课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自今年6月起,昭通各级共青团积极联合教体、民政等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开展两轮宣传动员与意愿征集,确保“应托尽托”。根据留守儿童数量与分布,充分利用中小学校、青年之家等场地,合理设置997个托管点位。其中,昭阳区北闸街道红路馨居小学以“爱运动、爱劳动、爱活动”的“三动理念”,吸引了942名儿童参与,成为全市最大的托管点。
威信县龙溪社区托管点,孩子们正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饭。
提供招募培训与后勤保障,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共青团昭通市委以暑期大学生返家乡实践为契机,公开招募566名大学生志愿者,并吸纳教职工、后勤人员、村干部等力量,共招募2847名志愿者。为提升服务水平,团组织围绕心理健康、活动策划、安全防控等内容,开展了全覆盖岗前培训。同时,为志愿者提供“一餐一险一补助”,保障其服务期间的基本需求。
镇雄县托管点大学生志愿者正在开展志愿服务。
共青团昭通市委与多部门协作,打造思想引领、安全教育、兴趣培养、实践历练、作业辅导“五大模块”课程。除基础课程外,还引入科普大篷车进社区、创意手工坊体验等特色活动,开展非遗传承、红色研学等实践活动,并利用大学生和教职工自身优势,提供个性化作业辅导。丰富的课程既为孩子们搭建了成长平台,也缓解了家长的“暑期焦虑”。(曾都 文/图)
来源:共青团昭通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