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2025-07-30 09:56近日,在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小坝村,县委主要领导与受灾群众围坐在一起,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灾后重建群众会。
自“7·09”自然灾害发生以来,威信县89个村(社区)陆续召开群众会。这些会议不仅是信息沟通的桥梁和传递安全知识的课堂,更成为党群连心的重要纽带。
扎西镇小坝村群众会(2025年7月15日摄)。
在威信县水田镇河坝村的群众会上,面对近期连续降雨,村民们的紧张中却多了几分从容。村民王再尧说:“上次滑坡灾害前,干部们连夜挨家挨户通知,把我们转移到安全地带。我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把老百姓的安危放在了心上,往后我们会积极建设好新家园,不辜负这份关怀。”
为提升群众防汛避险能力,罗布镇顺河村板厂村民小组活动室内,一场聚焦威信县“1373”应急避险转移工作法的专题群众会召开。村“两委”干部向群众发放明白卡,并结合县内险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每个数字背后的要求、流程和紧迫性。
“以前遇到险情心里没底,现在有了‘1373’工作法,啥时候跑、往哪跑、谁组织跑,都清清楚楚,心里踏实多了。”小组长何孝银说。
在扎西镇子反坝安置点,群众会结束后,大家自发组织起来,清理垃圾、恢复环境、整理土地……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扎西镇干河村干群一同进行清淤工作(2025年7月24日摄)。
威信县通过群众会这一形式,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帮助群众了解灾害应对措施,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夏沁、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