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水富:打造“新材料工”劳务品牌 擦亮家门口就业新名片

 2025-07-22 16:48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位于“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的水富市,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平台,以新能源产业为引擎推动转型发展,创新打造“水富新材料工”劳务品牌,构建起“产业集群+技能培训+权益保障”三位一体模式,探索产业升级与群众增收互促共进的新路径。

产业集群崛起 劳务品牌应运而生

作为全省27个经济开发区之一,水富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先后引进云南中晟、盈和新材料、锂宸科技等14家龙头企业,形成覆盖正负极材料、电芯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该园区被列为省级十大新能源电池材料特色园区,其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于2023年获评“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

“我们瞄准千亿级园区目标,先后与14家企业签约新能源电池及配套项目17个,在谈项目超20个。”水富经开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介绍。为匹配产业快速发展需求,当地于2023年成立国企平台公司,打造“幸福里”产业工人社区,同步启动“水富新材料工”劳务品牌建设。截至目前,该品牌已直接带动就业2352人,月平均工资达5500元,一线技术工人最高月薪1万余元。

三业联动机制 构建就业新生态

劳务品牌的生命力源于“产业-企业-就业”的深度联动。在就业对接方面,水富开投公司建立动态岗位信息库,2025年以来,通过5场现场招聘会、6场“直播带岗”发布岗位868个,解决410人就业问题。

“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非常辛苦,收入也不稳定,现在每月工资能拿到1万元左右,还能照顾到家庭。”云南中晟车间主管刘永富的转变颇具代表性。这位曾经的建筑工人,入职企业后通过新材料工培养机制,掌握了叉车操作、行车指挥、人员管理等多项技能,从一名普通的炉前工逐步成长为车间主管,实现了技能、收入的双提升。

工人们竞相称道的还有完善的权益保障体系:所有从业人员规范参加社会保险,部分企业还购买住房公积金,工资发放严格实行“月结月清”制度。“我们的品牌优势在于规范管理、较高收入和健全的培育体系,让工人安心、企业放心。”水富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链条培育 打造专业人才矩阵

在人才培养端,水富构建起“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通过《企业引才育才激励办法》,已引进博士30人、硕士49人,其中国家级人才6人、省级人才7人。针对产业需求,水富市一方面依托人社部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企业自主培训和自主技能评价资质,成为提升区域人力资源质量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措施。

“作为硕士毕业生,我深刻感受到水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关心和重视。”云南锂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张玲珺表示,工作两年间她参与了多项技术研发,并计划申报“兴昭人才”支持计划,还成为了“水富新材料工”劳务品牌代言人,得到了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政校合作也为品牌注入了活力,与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等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让更多青年加入“水富新材料工”队伍。

品牌化运营 赋能高质量发展

“劳务品牌不仅是‘人岗匹配’,更要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水富市人社局副局长雷小叶强调。她透露,下一步将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及劳务人员市场竞争力。据了解,水富市全力探索建立“产业需求-技能培训-就业供给”的闭环模式,到2025年底,园区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预计突破20亿元,带动就业超3000人。

从长江畔的交通枢纽,到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支点,在这片热土上,2352名“水富新材料工”正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价值跃升的见证者,持续为区域经济注入不竭动力。


通讯员:李媛媛  宋春燕  文/图


一审:聂学虎  一校:李媛媛  二审:倪 娜
二校:胡远松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聂学虎  一校:李媛媛  二审:倪 娜
二校:胡远松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