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评论 | 生命火种点亮希望之光 凡人善举诠释人间大爱

 2025-05-18 14:03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日,大关县群众张君(化名)在昆明顺利完成28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捐赠,成为昭通市第42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志愿者。这一袋承载着生命希望的“火种”,为远方素未谋面的患者点燃了生的希望。张君以平凡之躯践行非凡善举,用无私奉献诠释了人间大爱,不仅展现了新时代公民的社会担当,更为社会传递了温暖人心的正能量。这一善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

个人抉择,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深情告白。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张君的选择具有特殊示范意义。当面对“捐或不捐”这个生命伦理命题时,他没有丝毫犹豫,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坚定、最温暖的答案。从登记成为志愿者,到高分检测、全面体检,再到最终入院捐献,每一个看似寻常的环节,却都展现出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白血病患者的家庭要经历两次天塌般的绝望,第一次是确诊时的无助,第二次是配型失败时的绝望。太多生命,就这样在等待中凋零。”张君朴实的话语中,满是对生命的悲悯与共情。正是这份感同身受的善良,让他无惧过程中的重重考验,将捐献承诺践行到底。这份承诺,不仅是彰显无私的奉献精神,更是对 “生命至上” 理念最有力的诠释,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光芒。

善举如春风化雨,传递着社会文明的温暖与力量。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400万白血病患者,且这个数字正以每年3万至4万的速度递增。对于这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获新生的希望之光。然而,据中华骨髓库最新数据显示,虽已有362万人份的库容,但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仅2万例,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缺口。在十万分之一的非亲缘骨髓配型成功率面前,每一份捐献承诺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张君的善举就像寒冬里的暖阳,不仅为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也向社会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正能量。这种“看得见的榜样”无疑是最好的宣传案例,会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和过程,消除大众对捐献的认知误区和恐惧心理,唤醒更多人的公益意识。

当善举被看见、被传递,公益的种子便会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当越来越多的人像张君一样,将公益参与视为公民的应尽之责,我们的社会就能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循环。无论是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还是参与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动,每一点滴善意的汇聚,终会形成改变社会的磅礴力量,让互助互爱的文明之光,照亮更多等待希望的生命。


作者: 胡声宇

一审:谭泽涛  一校:胡声宇  二审:倪 娜
二校:杨 杰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谭泽涛  一校:胡声宇  二审:倪 娜
二校:杨 杰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评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