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谢泽坤: 守住绿水青山抱得“金山银山”

 2025-05-07 09:5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走进大关县木杆镇细沙村,从山脚到山顶都是筇竹林,套种林间的黄柏与筇竹和谐共生。历经10多年的发展,以筇竹为主的竹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助力村民实现“守青山、抱金山”的发展愿景。细沙村大厂村民小组村民谢泽坤就是率先投身竹产业的村民之一。

“竹产业是我特别看好的产业!”站在家门前,谢泽坤指着对面的山头说,那片山林归他家所有,山林里种满了方竹。10多年前,他便从盐津等地购入方竹苗进行栽种。如今,这片100亩左右的方竹林已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去年秋天,他们一家采收方竹笋7吨多,实现销售收入7万余元。

凭借多年采笋和收购经验,谢泽坤尤为看好筇竹产业。早在2000年左右,他就流转盐津县中和镇约500亩荒山,通过挖竹蔸繁殖的方式发展筇竹。后来,经过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董文渊团队多年的科研攻坚,筇竹无性繁殖育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得知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购入一批筇竹苗进行栽种。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采用黄柏与杉树套种的混交种植模式,有效增强了林分的抗病能力,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2024年,谢泽坤一家仅黄柏一项收入就达40万元,筇竹笋收入在10万元左右。采笋时节,他还需雇人帮忙,今年自采笋以来,他以每天每人200元的工钱聘请4位村民帮助采笋,仅工钱支出就达两三万元。

“这两根竹竿每根至少可以卖20元。”谢泽坤指着准备参加“竹王”评选的两根竹竿说。今年采笋期间,他特地将长势良好的竹笋留了下来,以待日后采伐竹竿出售。去年,他家修剪下的筇竹竿卖了3万多元。“如果价格稳定,预计今年抚育所得的筇竹竿销售收入可达七八万元。”谢泽坤高兴地说道。

随着竹产业的发展壮大,大关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林区建设了采笋道,激发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在大厂村民小组,依靠竹子和黄柏产业,年收入超百万元的农户已不在少数,村民们依托山林资源走上了致富路。”谢泽坤说。

成功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谢泽坤每年都设点收购竹笋,然后销售给云南竹一无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吉食道(云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年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

谈及未来的发展,谢泽坤眼中满是憧憬。他正申请在自家的鱼塘旁开办农家乐,并将已装修好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不断延伸自己的产业链。

2024年,谢泽坤购买了一辆皮卡车和一辆轿车,还翻新了房屋。“如今,全家人不用外出打工也能安稳生活。”谢泽坤激动地说道。

阳光下,谢泽坤的儿子和儿媳开着皮卡车出门收竹笋去了。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谢泽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记者:陈忠华 毛利涛 陈允琪 文/图

一审:陈忠华  一校:毛利涛  二审:单 娟
二校:沈艳琼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陈忠华  一校:毛利涛  二审:单 娟
二校:沈艳琼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民生 勤劳之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