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网
2025-04-23 10:30【阅读伴成长·作家谈】
编者按: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方式更加多元,但阅读的时间却在减少。
“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特别邀请5位作家聚焦“读书与成长”,一起聊聊他们的读书故事和对新时代青少年如何读书的思考,共同感受到文字和阅读的力量。
意千重,“80后”网络文学白金作家,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国色芳华》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让人们领略了大唐的风华绝代和牡丹文化的博大精深。
意千重在云南大山深处长大,自幼受到家庭爱读书氛围的浸润,看的书杂且多。她说,这些书汇流成河,最终在一个合适的契机喷发成了她笔下的故事。
意千重在北大与学子互动交流
大山深处的文学启蒙
意千重的家在云南昭通镇雄县,是个大山里的小县城。她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是由家庭完成的,父亲和外公的书架就是她的启蒙课堂。
“爸爸很爱读书,家里藏着很多通史演义和农技书籍,外公家里也藏有四大名著和诸多明清小说,甚至还有小人书。这种爱读书的氛围深深地浸润了我。”意千重回忆。
幼时的意千重就已经很爱阅读了。书籍丰富了她的童年,也在她的心中埋下一颗文学创作的种子。
那会儿,她最喜欢的是《隋唐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其中的原因颇有些好笑。“一是我姓程,《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有勇有谋,十分具有传奇性,幼小的我自认为是他的后代;二是我属猴,觉着孙悟空就该是我学习的榜样啊!《红楼梦》的字书之外配了一套精致的小人书,极大地满足了我对古人生活的好奇心。”意千重解释道。
海量阅读蓄势文学创作
到了青少年时光,意千重又喜欢上了《飘》。在她看来,女人就应该有磅礴无畏的生命力,只遗憾斯嘉丽还是不够清醒。当然,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地理杂志什么的她也看。
“我看的书杂且多,它们汇流成河,最终在一个合适的契机喷发成了我笔下的故事。”意千重道出阅读积蓄的力量。
2009年,意千重在工作之余开始网络文学创作。在2011年创作《国色芳华》时,为将牡丹花的品类种植知识、唐代的风俗习惯自然地融入故事,她不仅查阅了大量的古籍文献,更深入实地观察学习制香等非遗技艺。
意千重用一部部网文作品,让人们领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些人盲目追求外国文化,其实我们的文化就挺好,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意千重表示,希望用自己的笔墨保护和宣扬中国非遗,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给文学追梦者的建议
近日,意千重携《国色芳华》走进北京大学、江苏南通理工大学等高校分享创作故事。在与青年学子的交流中,她深深感受着大家对阅读和写作的热爱。其间,她在北大还意外遇到了一位从高中起就一直读她网文的北大研一学生、小红书博主KK。当天,意千重在朋友圈转发了KK的视频并配文:“没耽搁你考北大,真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她鼓励青年学子要具备一技之长,掌握自己的命运,坦然去面对坎坷。对于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人,意千重给出建议:“想写就写,任何时候都不晚,但在该认真学习的年龄,还应该以学业为主。”
意千重结合个人经验谈道,刚开始创作的时候,不要轻易全职写作,该上班就上班。学习性和社会性,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维持身心健康,也能让创作道路走得更长远。另外就是,每个人的长处不同,花期也不同,开心最重要。
来源:光明网 记者 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