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2024-12-26 10:15野外调查采样
近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立足云南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优势,推进国家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种质资源圃(昆明)建设,在做好果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的基础上,鉴定筛选出一批名特优水果新品种,助力我省水果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保存资源 打牢创新基础
国家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种质资源圃(昆明)内有梨属植物资源300余份,个旧鲁沙梨、广南长冲梨、呈贡宝珠梨、富源黄梨等一批云南名特优地方名果展示着我省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经过40多年的建设,种质资源圃已保存云南及周边地区果树资源1500余份,是目前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保存物种最多的资源圃。
云南是全球生物种质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据省农科院园艺所等单位多年的调查,在果树种质资源方面,云南的果树种质资源共涉及66科134属500多个种,种类和类型约占全国果树种类的66%,从我国最北端到最南端分布的果树种类,在云南大多能找到踪迹。
为保存云南及周边地区果树的多样性,防止种质资源的流失和消亡,20世纪80年代末,原农业部在省农科院园艺所建立了国家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种质资源圃(昆明),用于保存云南的特有果树及砧木种质资源。“种质资源是品种创新的源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和利用是育种的基础,只有拥有大量、丰富的种质资源,利用改良创新手段,选育出优良的新品种,才能达到创新利用的目的。而种质资源圃是进行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方式,是构建新型良种繁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种质资源圃负责人李坤明研究员说。
八月瓜
多年来,省农科院园艺所依托国家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种质资源圃(昆明),对全省93个县(市、区)开展温带果树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发掘利用研究,从中鉴定评价发掘出一批古老的名特优地方果树品种,如文山红雪梨、砚山香酥梨、云县大白木瓜等。承担国家相关部门“云南特有果树资源的调查、整理及保存”“国家圃多年生及无性繁殖种质的保存利用”等项目,收集保存了一批云南特有和珍稀的资源。通过调查,共发现果树种质资源401个种(不含亚种),占全省果树种质资源500种的80.36%,基本摸清了云南果树种质资源的家底。
“目前,种质资源圃保存的资源涉及21个科40个属185个物种,保存的种质类型以野生资源和地方品种为主,分别占收集保存资源总量的55.8%和39.4%,具有区域特色明显、物种多样、特异及珍稀资源多的特点。”李坤明表示,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选育品种 助推产业发展
特殊的立体气候让云南拥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丰富水果品种。多年来,我省积极保护、利用特色水果种质资源,创新种业科技,持续推进品种培优,在这一进程中,国家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种质资源圃(昆明)的作用更加凸显。
“种质资源是农业之本,但要将云南果树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利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农业科研人员投入其中。”李坤明说。
目前,省农科院园艺所建立了云南特有果树及砧木资源的共性数据库、特性数据库和图像数据库,广泛开展云南特有果树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及抗病虫研究等方面的鉴定评价工作。
师宗1号美味猕猴桃
此外,省农科院园艺所与绥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通过多年优株筛选培育,选育出地方李良种“绥江半边红李”。2024年,绥江县半边红李种植面积达10万亩,投产9.52万亩,产量8.26万吨,实现产值5.37亿元。省农科院园艺所与师宗邓猴高原特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育出师宗1号美味猕猴桃优良无性系,该品种在示范种植时有着平均亩产3200公斤、每亩毛收入3.2万元的优异表现。
绥江半边红李
“经过多年建设,种质资源圃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果树种质资源专业保存圃之一。通过三代科研人员的努力,种质资源圃产出了多项研究成果,发掘和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为云南水果产业提升、群众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李坤明说。
据介绍,自种质资源圃建立以来,省农科院园艺所科研团队共主编果树种质资源著作5部、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近10年来,种质资源圃共向国内100多家单位和1200多人次提供20多个种类的果树品种及砧木资源1200多份、2000多份次。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