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深度丨“云南半细毛羊”育成记之二——一步一个脚印的答卷人

 2024-10-27 10:24  来源:昭通日报

初秋的赖石山,蔚蓝的天空下,白云一动不动,广袤的草山宁静祥和,如诗如画。毛羊三三两两,闲庭信步,低头吃草。微风轻起,白云涌动,擎天而立的风电机组的风叶旋转不息,发出富有节奏的声音……

这时候的赖石山,好似蓬莱仙境。

赖石山位于巧家县崇溪镇境内,海拔3100米左右。这里碧草连天,山峦起伏,广阔坦荡,博大柔美。赖石山以其山顶上的一片片怪石而得名。这里的赖石,有的像鸟、有的像兽、有的像菇、有的像笋,怪石嶙峋,凭空兀立,巧夺天工,摄人心魄。

我们行走在怪石与草甸之间,偶尔邂逅三五只云南半细毛羊,它们正在觅食、散步,萌萌的样子,可爱极了。

赖石山是云南半细毛羊原种场所在地之一。巧家县农业农村局于1990年开展云南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解决各种困难,建立了崇溪镇赖石山种畜场和药山镇小海种畜场。永善县马楠苗族彝族乡送了两批共500余只云南半细毛羊过来后,巧家县农业农村局的畜牧专家随即投入到艰苦的选育工作中,一晃已30余年。

巧家县畜牧站站长周达云、副站长赵远崇是巧家县最早加入云南半细毛羊选育工作的两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道理很简单,有句民谣说:“本地羊,个体小,生产性能不太高;引良种,做杂交,品种改良很重要。”因此,他们一直坚持到现在。

1987年,周达云从昭通农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分配到巧家县畜牧站工作。加入云南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工作,他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崇溪赖石山、药山小海种畜场,根据省畜科院、市畜牧站的技术要求,做好选育、防疫、核心群组建等工作。

在巧家县城边上长大的周达云,种畜场寒冷的气候让他极不适应,一边是金沙江边的酷暑,一边是赖石山的高寒冷凉。再就是生活上的不便,买菜要步行3小时到崇溪集镇上才能买到,来回一天时间全都消磨在路上了。有一次,天寒地冻,种畜场粮食和蔬菜都吃完了,常驻种畜场开展工作的8个年轻人,只能到附近村民家中蹭饭吃,这样的经历让人终生难忘。他们也在这样的生活中同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

家畜品种的选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巩固品种选育的成果,只有继续保证云南半细毛羊育种措施按照技术要求实施,才能实现核心群个体的系谱清楚可查。2000年,新品种培育成功后,周达云转而负责云南半细毛羊的保种选育工作。种畜场严格执行云南半细毛羊选育的技术路线,30年来一直坚持不变。

眼下,工作标准、程序、措施大家都熟悉了,很多工作都交给种畜场的饲养员去做。但到了育种鉴定、选种配种、防疫、产羔等重要节点,周达云必须进行指导、布置、监督,确保每个环节规范、准确,不出半点纰漏。

巧家县农业农村局坚持做好云南半细毛羊新品种保护选育工作。2008年,入选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半细毛羊育种岗位科学家示范场;2012年,开始进行导血效果培育研究肉毛兼用新品种(品系);2019年,开始研究高繁殖力提高母羊产羔率;2023年,两原种场饲养核心群2045只,年底存栏种羊1413只,高繁殖群136只,核心群母羊产羔率达114.8%。

这些年来,周达云持续参加云南半细毛羊保种选育工作,参与完成赖石山、小海两个原种场核心群性能鉴定、整群淘汰、疫病防治、草料贮藏等保种选育工作。通过加强管理,场内种羊性能稳步提高,羔羊成活率同比增长1.74%、繁殖成活率同比增长8.43%、羔羊断乳重同比重为29.94%。

近年来,巧家县原种场公羊在省种羊场、省畜科院实验基地、永善马楠育种站、鲁甸转山包羊场间进行交换联合育种和试验研究,种羊除满足域内养殖户和企业的需求外,还推广到周边省、市。

省、市专家到巧家赖石山种畜场调研检查时,对这里的保种选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云南半细毛羊在全国7个半细毛羊品种中位列前列。

干了一辈子畜牧工作,周达云觉得很幸福。他于2017年开始担任巧家县畜牧站站长,2019年8月以来兼任巧家县水产站站长。于2002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2007年获昭通市政府畜牧工作一等奖、2009年获昭通市政府畜牧工作一等奖、2012年获昭通市政府畜牧工作三等奖、2013年获昭通市政府畜牧工作三等奖。他说,虽然很辛苦,但得到这么多荣誉,人生挺值得的。今后将在提升云南半细毛羊双胎率技术水平上进一步努力,助推云南半细毛羊产业更加利民、富民。

赵远崇是巧家县畜牧站副站长,1987年毕业后一直从事畜牧工作,1990年从事半细毛羊选育工作。

2000年新品种培育成功后,在多年的保种选育工作中,赵远崇在省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大胆探索创立“场企+技术部门+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各项技术措施的执行力度。

多年来,羊场支付报酬一直是以向饲养员支付基础工资加奖金的方式进行,这样既不利于羊的精细化管理,也不利于提高饲养员工作积极性。赵远崇提出以草定羊、饲养员以每月每只羊作为饲养基础工资,以羔羊成活率及羊只的等级、产毛量、体重指标作为年底酬金的计算方式。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保障了云南半细毛羊育种措施按照技术路线严格实施,让育种场不断取得技术的突破,养羊收入逐步增加并稍有盈余。2020年羊场收入达到70余万元,比2012年增长44.09%。

在赵远崇的管理、监督下,巧家半细毛羊保种选育工作得以规范化开展:严格登记了育种技术资料,保证了核心群个体的系谱清楚可查;实施了出生、断乳、6月龄、周岁阶段鉴定进行个体选择;种公羊坚持继代选育,缓解了育种核心群因近交系数上升过快而导致的衰退;推行了统一配种集中产羔生产模式、实现当年羔当年育肥出售,适时选留整群,减轻草场和冬春补饲压力;做好了产羔接羔、诱导开食、羔羊补饲培育等工作,提高了羔羊成活率;实施了全日制放牧、提高了配种时体重和配种受胎率;认真做好了种羊的主要疫病的免疫和夏秋冬三季驱虫工作,育种场自建场以来未发生过烈性传染病……

多年来,赵远崇累计亲自鉴定种羊3万余只次,培养毛羊鉴定技术人员30人。

在赵远崇对技术的严格坚持下,巧家云南半细毛羊每年的羔羊断乳成活率达到95%,成年公羊、母羊生产性能稳定。

经过3年导血效果试验,巧家种畜场周岁公羊体重增加3.32公斤,母羊增加5.72公斤,1.5岁公羊增加5.34公斤、母羊增加7.4公斤,导血羊体重增重效果明显,到2023年春季剪毛鉴定时新品系培育群数量占育种场核心群比例达89.64%。

赵远崇还成功探索出种草养羊的模式,实行以草定羊、分区轮牧,在开展好选育工作的同时,进一步践行生态发展理念。

辛苦终有回报。赵远崇获得了“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2014年被聘为“市委联系专家”,2019年入选“鲲鹏计划”培养人选,2022年获“乌蒙工匠”称号,2023年获“昭通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获乌蒙工匠创新成果三等奖。2024年被聘为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

30多年来,巧家县畜牧站致力于云南半细毛羊的推广养殖,进行技术培训498人次,开展技术服务指导403户,累计推广种羊2537只,实现改良增值3000多万元。

朱仁勇是崇溪镇干沟村垭口村民小组的村民,他负责放牧131头种公羊。他从小跟着父亲放羊,耳濡目染,羊群登记、编号,配种、产羔、剪毛、分群,羊只死亡、出售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他都能做。他细致入微的工作为场内管理、考核、兑现奖惩等提供了依据。长期放牧,朱仁勇掌握了熟练的兽医技术,场内羊群出现感冒、拉稀、驱虫,甚至胆囊炎等疾病,他都能处理,甚至还会做简单的手术。

一般来说,每个牧工都有好几个围栏,可以进行轮牧。每天早上,朱仁勇按照草场的生长状况,把羊群放到其中的一个围栏内,羊群开始自由自在地啃食,他便开始仔细观察它们的进食和精神状况。放羊是不能走开的,必须做到早出晚归、人不离羊,否则会出现丢失、狗咬等情况。每年端午、中秋节前后,是配种的忙碌时节。到了冬天的极端天气条件下,则需要人工割草或补充饲料。

种畜场还有其他8个人,各自放牧100余只母羊、羔羊。

邹国发是崇溪镇干沟村麦地村民小组的村民,他负责放牧134只母羊、羔羊。

“因为是集中人工授精,母羊生小羊的时候很集中,有时候一天要接生20多只羔羊。场里选育技术越来越好,现在母羊产双羔的很多,实现了增产增效。”邹国发高兴地分享他的经验。

多年来,附近的村民在畜牧站的带动下,已经把养殖云南半细毛羊作为家庭收入的支柱产业。

联系了村民王宝顺,我们在草场上见到了他。一群羊正在他的周围,啃食着青草。王宝顺是崇溪镇羊棚村廖家村民小组的村民。从17岁开始,他便开始养羊了,“我养的都是毛羊,毛羊当年就能出售,效益很高。今年养了120只羊,年底可出栏60只左右,收入有七八万元。这些年来,家里的经济全指望养羊了。”

王宝顺穿着用半细羊毛擀制的披毡,挥手扬鞭,每天跟着羊群在山岭间转悠,这样的生活习惯了倒也惬意。时间长了,王宝顺在草山建了围栏和简易棚,吃住都在草山上,他的生活和这些羊群连在了一起。

我们问养羊有什么诀窍,有人抢着回答:“多啦!比如:勤打扫,细观察,露水一干就上山;大晴天,远处放,翻山越岭上山梁;下雨天,莫放远,要与老天抢时间;低洼地,莫乱放,预防疾病保健康……”这些经验句句在理。

羊毛出在羊身上,家财源于勤劳。像王宝顺这样的养殖户,在种畜场周边的背风、羊棚、干沟、安居卡等村共有100余户,户均实现增收1万元以上。

“目前种畜场核心种群规模逐年扩大,可辐射带动全县250余户1000余人开展半细毛羊养殖。”周达云充满信心地告诉我们。

这些年来,羊毛收购价格不高,把云南半细毛羊的效益发挥到最佳,这是周达云和赵远崇心里一直在盘算的事情。

2023年以来,巧家县农业农村局及崇溪镇紧紧围绕进一步提升云南半细毛羊的附加值、促进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3个问题,争取到由省畜科院注册的“云品飞雪”商标,完成“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研发基地”“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羊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省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的申报挂牌,进一步提升了赖石山云南半细毛羊系列产品的品牌效应。改变了以往羊毛零散销售的形式,由崇溪镇集体经济公司对农户的零散羊毛和种畜场羊毛进行统一收购并进行深加工处理。统一加工的工艺繁杂精细,需经过多次清洗、去除油脂、消除静电、碳化消毒、弹花机梳理、装入被套、网格压线等工序,才能成功制作出一床“云品飞雪”羊毛被。这样生产出来的羊毛被具有防潮、抗湿、抗静电、柔软舒适、轻便保暖、防蛀耐用的功效,羊毛被上市售卖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其实,云南半细毛羊所产羊毛代替土羊毛作为毡衣的材料,也是很好的。而且,毡衣所具有的防潮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擀毡工艺复杂,费时费力。目前,从事加工的工匠越来越少,市场供不应求的趋势比较明显。如果作为一项深加工产业来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赵远崇介绍道。

赵远崇的说法在牧民中间得到了印证。“毡衣防风防潮,是高寒山区人们必不可少的御寒衣物,目前市场确实供不应求。但是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有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对于提升云南半细毛羊的效益肯定是大有益处的。”王宝顺说。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吕翼  刘静涛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