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人文丨迟兴周和迟家大院

 2024-08-09 09:27  来源:昭通日报

迟兴周(1846—1942 年),为清末和民国时期昭通本地富商。迟兴周又名迟从吾,7岁丧父,少年练习武术,因此也自称迟从武。

迟兴周14岁时母亲去世,16岁时就跟随比自己年长12岁的表哥李耀庭,开始在川滇古道上的马帮做杂工赶骡马,同时加入李耀庭在鲁甸组织的松柏营自卫队,迟兴周在征剿陶三春的战事中的表现待考证。

战事结束后,李耀庭有了自己的马帮,迟兴周协同表哥将云南的茶叶、烟土、山货运到叙府(今宜宾),再将四川的食盐、日用杂货运回云南,积累了资金后,和表哥一起与四川商人合伙,在叙府开设了荣茂公商号,共同经营了10多年。

1880年,李耀庭清盘了荣茂公商号,进了云南巨商王兴斋在重庆开的天顺祥票号。而迟兴周则回到昭通,独自开创了商号“兴泰号”,“兴泰号”以经营山货和药材为主,总号设在昭通,在昆明、成都、重庆、宜宾、广州等地设有分号,“兴泰号”在昭通有多达上百匹马的马帮,主要是走下宜宾、上昆明、达贵阳的线路,创办时在现在昭通城北正街的西边就有铺面20多间。

“兴泰号”将昭通周围各县的天麻、半夏、党参、三七、虫草、大黄、牛膝、巴豆、白姜、石斛等100多种药材收购运送到全国各地,回程中再运棉纱、布匹、食盐、百货等到昭通和昆明。后来,“兴泰号”还做“洋灰”(水泥)、电线、机械等生意,民国20年(1931),仅昭通天麻“兴泰号”的年销售量就达1500担。

迟兴周积累了财富后,积极捐助昭通地方建设,是民国《昭通县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捐助人,他在每一次昭通的公益捐助中都慷慨解囊。

1924年,迟兴周在今德育街捐了2000两白银修建了德育女子小学。

1937年,迟兴周的独生女迟肇芬捐10根金条作抗战经费,迟肇芬当时还是在校学生,此举轰动一时。

迟兴周赚来的钱,没有购置土地,而是用来扩大经营规模。

迟兴周除了捐助各项公益事业外,他还在自己商铺的后面,即北正街与挑水巷之间修建了豪宅迟家大院。迟家大院兼有商用、家祠、住宿、接待、办公等功能。迟家大院分东西两门,西门地势低。

从台阶上去是一个大平台,平台对面和右边是照壁,被刷得雪白的照壁上,一面画有花鸟鱼虫,一面是一个巨大的“福”字。左边是高大的门楼,门楼进去是迟家大院的祠堂,专用于祭祖,轻易不开。再往前走的院子是迟家人生活起居及接客待友的地方。院子平整,院石规范,周围有大盆景,花盆都是特制的,上面烧制有“从吾”二字。此院有个月宫门,可通花园,花园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开四季,美不胜收。还有一栋西式小别墅连接一座假山,假山设计有一个秘密通道,顺假山可到地势高的东大门院落。东西两院之间的通道很隐蔽,一般人不容易发现。

迟兴周设计豪宅时,考虑社会不安定,大盗小偷案件频频发生,这样的设计使得东西两院既分离又相连,可藏可逃,可进可退。东门院子的设计风格与西门完全不同。主建筑大楼有2层各10多间房屋,有宽敞的走道和低矮的石阶。

迟家大院东门院子紧紧地靠着“兴泰号”的20多个门面,修建好后,主要的功能是服务于迟兴周的商业活动,储备货物,分拣和加工药材,为商号管理人员和来往的合作商人提供住处。20世纪30年代还在此办了昭通最初的地毯厂和毛纺厂。

当时,迟兴周在昭通还开了免费的武术训练班,迟兴周还是彭勤等人的武术启蒙教师。迟家大院北正街东门院子曾经入驻过护国军、护法军、60军182师官佐和解放军。

1940年后,迟家大院北正街东门院子还成了中共地下党会泽支部的秘密联络处,中共地下党会泽支部负责人王汝贤等人长期住在此处。

1938年,迟兴周的女儿迟肇芬从昆明师范学校毕业后,迟兴周便将用于商务活动的东院大部分腾退出来创办了兴周小学,迟肇芬任校长。

兴周小学设备齐全,甚至有一个藏书规模不小的图书馆,教学质量受到社会好评,兴周小学一直开到新中国成立后。

作者:夏吟/文 莫娟/图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阅读昭通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