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文苑丨从石灰村到鱼田村

 2024-04-11 09:32  来源:昭通新闻网


阳春三月,大关县翠华镇金海村的金龟山上,桃花盛开,人流如织,那里正在举行一场春天里的桃花盛宴。

此行的目的地是金海。按采访计划,去金海之前,我们特意造访了石灰村和鱼田村。

石灰是生产力欠发达年代的一种写照。在老家,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生产队烧制石灰除了用来改良土壤外,村民主要是用石灰来砌房子。我猜想,石灰村的来历更多是源于后者。

抵达大关县玉碗镇石灰村,没有看到烧石灰的窑子。村党总支书记王荣聊起石灰村的变化时,感慨万千。

石灰村位于大关县南部,那里山高坡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据史料记载,该村的栅子门灵官岩存有雍正五年怀远将军刘崑夜破此关的石刻,据说,大关县的得名与此有关。即便到了今天,水瘦山寒,土地贫瘠,仍然是石灰村的真实写照,如果不是213国道从这里经过,你甚至不会留意到石灰村的存在。

石灰村却不经意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里出产的青菜、苞谷、黄瓜、莲花白等,还有山上的刺老苞,被运到山那面的昭通城,成为市民的桌上餐,令人青睐。很多顾客说,大关的冷凉蔬菜,贵是贵了点,但品质好,大家喜欢。

鱼田村却鲜为人知。要不是大关县融媒体中心同行的引领,估计我们很难抵达这个叫鱼田的地方。

有些事,比如一个地方的归属,说也说不清楚。如果不是大家左右不了的行政区划,盐津县应该就是大关县的地盘,而鱼田村也不应该成为大关县最边远的地方之一。当地村民说,从鱼田村迈过去,就是盐津县豆沙镇的地盘了。

20世纪的关河两岸,山高谷深,吃苞谷都是一种奢望,更别提种田养鱼了。大山之上,居然会有一个养鱼种田的地方,估计大关本地人也不相信。

鱼田村就是这样一个村庄。当我们从海拔600米的黄荆坝(后改名为吉利镇)上到海拔达1360米的鱼田村茶园村民小组时,答案已经有了。山路左回右转,弯道急促,汽车上行时喘着粗气,大家的心一直悬着,好在半山上被苗族图案装扮的村庄很是可人,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这次采访真的是与众不同。从山下到山上,13千米的路程,花了半个多小时。

路的尽头,是鱼田村茶园自然村村民小组长老张的家。老张家的背后,是高高的山,山上的筇竹一年比一年青翠,长势喜人。尽管住在鱼田村的最高处,家里七八口人,可老张仍一脸幸福。老张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太好了,进村的道路全部硬化了,并修到了我们家的门口,出行再也不用愁了。”在老张的记忆里,以前下黄荆坝赶集,来回要一整天,人背马驮,很是累人。现在好了,公路通了,老张买了车,往返不超过两个小时。

现年50岁的老张曾在鱼田村委会担任过村委委员,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更迫切的想法是带领乡亲们把茶园的竹产业发展好,于是他回到了茶园,任村民小组长,兼任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老张的路子越走越宽。老张给我们算过账,他家有100多亩林地,一年可以打两季笋子,收入10多万元。看着老张“狡猾”的笑容,这肯定是一个保守的数字。

老张说的笋子叫罗汉笋,官方用语叫“筇竹”。从茶园的山背后翻过去是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徐家湾,那里是董文渊教授精心培育打造的筇竹实验基地。以前筇竹集中生长在木杆镇细沙村的熊炸坪,徐家湾筇竹基地建成后,解决了种子问题及繁殖路径问题,筇竹繁殖很快,翻山越岭,从徐家湾翻过山来,在茶园村扎下了根,而老张也卸下了村上的担子,回到茶园与乡亲们一起守护筇竹这个竹子王国的“大熊猫”。

老张说,董文渊教授来过两次,教大家“采小留大、采老留嫩、采弱留强、采密留稀”和种植黄皮树等中药材混交林的法子,老张灵机一动,把群众号召起来,连片协同,统一管理,除了天然繁殖,还进行人工种植,同步施肥,集中管护。在全村各家各户的共同努力下,鱼田村的筇竹林、方竹林面积不断扩大,漫山遍野,成为大山上的“绿色银行”。

以前只知道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现在老张又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进村入户的道路硬化后,老张家的晒场成了收购竹笋的市场,按照村集体公司的安排,十里八乡的群众春秋两季把山上采来的鲜笋背到老张家的场坝交易,领到每天120元的务工费,然后高高兴兴回家去。在村集体公司的管理下,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产销两旺,满山的筇竹和方竹,给大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老百姓靠山吃山,依靠科技,带来实惠,再加上外出务工,各家各户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高山已不再是穷山,鱼田村虽然没有以田为主,以鱼为业,却越来越“甜蜜”,而且,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对原来串木架构的民居提质升级,代之以钢筋水泥,白墙黛瓦,住房建筑面积扩大了,住起来更安全了。村里还从山上引来了竹根水,家家户户修起了旱厕,在外墙画上苗族的文化图案,路通水通电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大山上格外迷人。

再过10多天,就到了采春笋的日子,各家各户都在计划着今年大干一场。老张家的晒场又要开秤了,鱼田村村民的增收致富之路还在不断向前延伸。

又想起上午路过的石灰村,那是一个另一种类型的村子。在村党总支的引领下,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石灰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与上海市驻大关县博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1000亩蔬菜种植协议,石灰村成为上海市外延蔬菜生产基地。我们看到石灰村委会附近20多个温室大棚里的10多个品种的种子正在发芽育秧,山上的油菜花开得正欢,这块贫瘠的土地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从石灰村到鱼田村,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我深切地感受到关河两岸的山坡虽然陡峭,却因为大家的奋斗而充满着希望,就像当下的春天。

昭通日报记者:曹阜金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大关 阅读昭通 文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