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泽家庭

 2024-04-02 10:3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因读书而改变命运,因读书而缔结“姻缘”,也因读书而成就了我和我的家庭。关于读书,我有很多不得不说的故事。

因“书”成才

我从小酷爱读书,能够认识字时,便嚷嚷着让父亲给我买书。那个年代还特别贫困,在肚皮都填不饱的情况下,我要买书就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想法。但为了能看到书,父亲还是满足了我的需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大,没钱买书,我就到街上捡破烂换钱去买书。再后来,随着阅读面的拓展,我渐渐地产生了写作的欲望。然而,稿子投出去上百篇,终归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有句话说,沙漠中的骆驼虽然走得慢,但最终走到了绿洲。我没有放弃。之后,我应征入伍,开启了另外一段读书时光。在军营里,我一边搞新闻报道,一边埋首书山忘情阅读。读《百年孤独》,我看见了马孔多小镇和布恩蒂亚家族命运的兴衰与沉浮;读《呐喊》,我看见鲁迅先生用“投枪”与“匕首”,蘸着沸腾的热血滚烫的泪水,唤醒了国人的麻木和民族的自尊;读《平凡的世界》,我看见了孙少平不甘屈服命运安排而拼搏奋斗的精神……

书读得多了,我的写作能力也在提升。我写的一篇篇稿子像小鸟一样相继“放飞”在军内外报刊上,我因此而3次荣立三等功。2000年,从部队转业到昭通日报社工作的我,继续发扬部队的好传统,勤奋笔耕,先后发表作品200多万字。其中有230多篇作品获得国家、省级新闻奖。

因为读书,我从一个农家孩子逆袭成功。2017年8月,我破格晋升为高级记者;2018年12月,我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文化名家;2019年,我成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20年,在报社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以我个人命名的名家工作室。2022年,我又入选第四批昭通市委联系专家。2023年,我获得了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30年荣誉证书和证章。

因“书”结缘

读书,不仅成就了我,也为我缔结了一段浪漫的爱情。1994年,昭通的一位女教师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我发表的散文《送别时,妈妈没有泪》,被深深感动。之后,我们鸿雁传书,互诉衷肠,并由此相识、相知而相爱,于1996年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和我一样,妻子也非常喜欢阅读。当年我还在部队服役时,每月只有60元的津贴费,想到我喜欢读书,她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给我买来新闻、文学书籍,鼓励我多写好文章,多出好成绩。

1997年,我从北方部队调入云南昭通,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置”好书。在我们家的客厅、卧室,甚至厨房都有书籍的身影。每年,我们投入到购书上面的费用都是两三千元。现在家中藏书多达3000多本,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了共同的乐趣和话题。

除了在家阅读,我一家也会参加各种读书活动,比如图书馆的阅读分享会、作家新书见面会等。这些活动让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书籍和观点,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受我和妻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儿子在一岁半便能熟背唐诗,也因此对历史书籍颇为热爱,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儿子写下了1000多篇博文。阅读和写作让他增长了知识、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后来,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大学,毕业后成为了昆明市金康园小学的一名美术教师。

因“书”著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一家人不仅读书、藏书,还写书。

2015年以来,我先后公开出版了新闻作品专著《我和新闻在路上》《跋涉者足迹》,散文集《行走在文字边缘》《永远的红纱巾》《聆听爱的声音》。与同事吕翼共同创作出版了反映大国重器白鹤滩电站移民搬迁的长篇报告文学《重器之基》。

而退休后的妻子,也在着手收集她与我当年的书信,准备出一部具有纪念意义的《爱情书信录》。

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近年来,我先后向昭通市驻京办事处、昆明求索文化交流中心、昭通市图书馆、威信乡愁书院等单位捐献自己创作出版的作品集1000余册,社会效果明显。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书、手机网络读书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渠道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我们一家人读书的热情更浓,我们利用现代化的阅读手段,吸收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前沿知识信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和人生阅历。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书香润家风,阅读伴成长。书籍悄然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也成为一种好家风被我们所传承。

作者:刘建忠

校对:胡远松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永孝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文化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