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丨剪纸里的别样年味

 2024-02-08 09:3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贴花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首民谣,一定让你回忆起儿时过年的情景。一转眼,岁月又将我们推向2024年的“龙”年新春佳节。

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立春岁首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节俗文化。春节便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古人在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禳灾、祈岁纳福。

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其中,剪纸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俗称“窗花”。“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打糕蒸馍贴花花。”“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剪纸,常表现喜庆和祝福,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一把小剪刀,一张彩色纸在手艺人手上跃然呈现人文景观、十二生肖、人物肖像、花鸟虫鱼等惟妙惟肖的剪纸图案,其娴熟的技法圆如满月,尖如针芒,方如金砖,缺如锯齿,线如毫须。

剪纸艺术虽然来自民间,但到清代已经成为全民性的艺术。

在昭通市盐津县就有一位剪纸手艺人,她叫金丽。她多年来致力于剪纸艺术的研究和传承,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剪纸作品,代表作《磅礴乌蒙,神奇昭通》入选2022年云南省首届“非遗伴手礼”。近年来,她还把剪纸艺术带到中东地区,以此传播中国剪纸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金丽的剪纸作品题材丰富、紧扣时代脉络。“在盐津县剪豆沙关的风景,到昭通城剪大山包、望海楼公园。”金丽说,“我的剪纸特色是现场捕捉、徒手创作,方法随性、大胆,因为女儿在国外,借助女儿的宣传把中国剪纸艺术传扬到了迪拜,现在每逢春节都会受邀去参加活动。”金丽还告诉记者,她在阿联酋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三八节庆祝活动上展示了中国剪纸文化,应邀到迪拜孔子学院讲授剪纸课程。在迪拜的社区、商城现场表演剪纸艺术,用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向外国朋友展示了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

“龙形剪纸寓意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近日,金丽在迪拜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向外国友人展示了剪纸技艺。一会儿工夫,一幅幅灵动而精致的龙形剪纸,仿佛都被她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或腾云驾雾,或翻江倒海,或盘踞一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随着时光的流转,许多事物都在变化,但剪纸艺术依旧流传不息。它不仅是剪刀在红纸上的舞蹈,更是情感的传承和延续。每当我们看到那红红的剪纸,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家的思念,那是年的味道。

油花窗纸换,扫舍又新年。六十年一遇的“甲辰龙年”,即将“龙”重登场,龙跃九霄唤春归,万象更新耀东方。让我们一起开启新的一年,龙行龘龘、“辰”势而上,遇见美好、万事兴“龙”,龙腾四海、昂首向前。

作者:唐龙泉飞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春节 中国节 2024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