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视界 | 让科普新风吹遍乌蒙山——昭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十年工作纪实

 2024-02-07 10:28  来源:昭通日报

十年科普路,科技进万家。十年勤耕耘,乌蒙展新颜。

科学普及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支撑,是促进国家繁荣、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昭通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市科协”)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市科协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群团改革、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四服务”职能,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了科技智慧和科协力量。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颁奖仪式。

积极探索,主动作为

科普服务中心工作“顾大局”

新时代呼唤新科普,新科普需要新作为。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市科协充分发挥组织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科普服务中心大局的内容和形式,认真助力昭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创文创卫等工作。

深化科普助力精准扶贫。市科协立足昭通产业发展实际,从省、市、县农业、林业、水利、医疗、气象、防震减灾等部门精心挑选100余名科技专家,组建成立了“科普助力精准脱贫专家服务队”,在全市开展科普助力脱贫攻坚活动150余场次,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市科协挂钩帮扶镇雄县母享镇平桥村、穿洞村脱贫攻坚和稻香社区乡村振兴后,以劳动力技能培训科普项目和科普示范社区项目建设为支撑,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邀请学会专家走进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同时多方面筹措产业发展资金,圆满完成了帮扶任务。

建立平战结合应急科普机制。疫情防控期间,市科协充分发挥群防群控作用,及时关注跟踪“科普中国”等平台发布的权威性科普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广泛传播,呼吁广大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联合医疗、环保等部门大力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邀请医院科普专家走进中小学校举办公众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不断提升公众运用科普知识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双创”工作要求和部署,结合自身职能,积极主动将科普工作纳入全市创文创卫工作大局,组织学会、科普志愿者在社区、街道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发放创文创卫宣传手册,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比赛。

创新思维,通力协作

全民科学素质“有格局”

公民科学素养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与推广应用都取决于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的人。市科协认真履行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创新工作思路,联合成员单位持续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的2.89%提高到2022年的8%,市科协连续3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连续5年被省农业函授大学表彰为“先进办学集体”。

机制建设常态化。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在“十三五”“十四五”初期均印发了《昭通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并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形成了“政府主导、科协牵头、部门参与、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每年召开一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推进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一批制约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际问题,共同推动和促进全市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品牌活动日常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市科协精心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等科普宣传活动。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市科协联合农业、水利、应急、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农村、社区、广场、搬迁安置点等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00余场次,发放农村实用技术等各类科普资料10万余份,举办各类科普讲座、科技培训100余场,活动涵盖环境保护、种植养殖技术、健康生活方式、消防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救援、移动5G通信等方面;始终保持科普大篷车常下乡、常在乡,科普大篷车深入基层、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科普宣传200余场次,形成了“山区流动科技馆”科普品牌;“中国流动科技馆”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43个站点,数十万群众参与体验活动。争取到流动科技馆展品落地市科协、绥江县和鲁甸县科协,长期供青少年参观学习。

科技馆开馆体验。

阵地建设系统化。镇雄县、绥江县成功创建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市建成11个省级科普小镇、27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27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13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4个省级农技协、20所农村中学科技馆。各科普示范社区、学校、科普小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在全社会营造了“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信息化建设载体化。始终把科普信息化作为推动科普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在昭阳、鲁甸、镇雄、绥江、水富、盐津6个县(市、区)建立社区科普E站25个、校园科普E站8个、乡村科普E站19个,促进了科普工作的社会化、大众化、个性化、专业化在全市取得实效。建成了“昭通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创办了《昭通科普报》,开通了“昭通微科普”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积极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各群体参加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市科协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

团结联络,强化服务

协助科技工作者“破旧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工作者是打破科技旧局的支撑力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市科协致力打造有温度、可信赖、有作为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优秀科技人才成长,助力市委、市政府“人才支撑”战略实施,为昭通科技工作开新局。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

加强科技工作者政治思想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贯穿于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始终,牢牢把稳政治之舵,引领科协系统党员干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当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

积极举荐优秀科技人才和团体。推荐昭通市苹果专家蔡兆翔参加相关奖项的评选,最后其荣获2020年“云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推荐昭通学院科技处参加2022年省级科普先进集体评选工作,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云南省科学技术普及奖先进集体”称号;与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联合推荐大关县筇竹研究资深专家、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教授参加相关奖项的评选,最后其获得十大“云岭最美科技人”荣誉称号;与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选树65名基层一线“昭通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扎实做好“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报道工作,动员和激励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最美”为榜样,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扎实推进学会建设。始终把学会作为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有效载体,坚持建设、管理、服务并行,积极为各类科技人才落户昭通、服务昭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2014年至2022年,有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昭通,镇雄、威信成功建设2022—2023年度“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2015年,市科协承办了云南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暨乌蒙山片区发展论坛,2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齐聚昭通,为昭通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形成并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设生态扶贫先导区实现乌蒙山片区精准脱贫的建议》课题研究成果。近年来,云南省天文学会学术年会、云南省数学学会学术年会相继在昭通召开。积极组织学会工作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建言献策,《昭通市小流域雨洪系数研究与应用》《利用渔洞水库用于下游发电之水美化昭通城的建议》等调研成果引起了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面向未来,整合资源

青少年科普工作“开新局”

科技需要高尖端,科普需要接地气。市科协坚持面向未来抓科普,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有限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大胆创新青少年科普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云南省赛)

青少年科技竞赛成果丰硕。持续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无人机大赛、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等品牌赛事,选拔优秀青少年参加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系列科技赛事,获奖300余项,其中,获省级奖128名,昭通市实验中学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连续三年举办昭通市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比赛,全市数千名学生参与,组织参加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获省级奖137名,国赛奖5名,28名参加过赛事的学生进入985、211大学。

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持续开展“大手拉小手科学传播行动”、科技教育进乡村活动,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云南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以及省内的院士、专家、教授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科普报告巡讲100余场,近10万名青少年现场聆听了科普报告。持续开展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500余人参加活动,40名学生获得“全国优秀营员”称号,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得到广泛传播。昭通市实验中学郑焱文同学荣获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科学T大会“小科学家”称号,是此次云南省唯一获得“小科学家”称号的学生。组织10000余名学生、500余名教师参加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获得国家级、省级奖260余项。市科协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教育乡村行优秀组织单位”“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科普大篷车进社区

整合社会资源支持青少年科技教育。举办昭通市人工智能公益科普培训活动,支持全市优秀科技教师及社会热心科技工作者参与培训,400余名青少年参加编程学习。积极争取云南拓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大疆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广州中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为全市捐赠价值近百万元的人工智能教育装备,有效缓解了全市青少年科普教育资源匮乏的难题。

(图片由市科协提供

昭通日报记者:陈忠华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阅读昭通 视界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