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云南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要加快人才强省建设,更加关注产业、农村和教育等方面的人才

 2024-01-22 14:39  来源:云南日报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树立正确标准

坚持以德为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从人才标准来说,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把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作为自觉追求,确保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同时还要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练就突出能力、锤炼过硬本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之下,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忠诚爱党,心怀“国之大者”,走在世界前列。

更加关注产业

现代产业需要现代人才

省委提出要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做好工业拓展转型升级、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旅游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四篇文章,着力打造绿色能源强省、绿色农业强省、文化旅游强省、有色金属产业强省、生物产业强省。我省正处在打造创新集群、推进产创融合的关键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既需要“高精尖”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也离不开更多基础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既要以开放的胸怀,欢迎“有朋自远方来”,也要大力培育本土人才,让人才在这里留住心、扎下根。让不同专业特长、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能各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一是以才兴产。通过将人才的知识创新,转化为企业产品、服务的创新,来推动产业的发展与蝶变。通过提高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让产业的发展达到最优状态,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以产聚才。以产业作为依托,将人才资本和物质资本相结合,利用产业来吸引人才,实现知识和物质资本的结合,给人才的自我提升提供空间和平台,从而真正地留住人才。三是产才融合。紧紧围绕区域主导,未来规划重点发展的产业,实现产业和人才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在产业集聚的形成期,注重产业的支持和引导、人才的引进和管理,从而促进行业人才的集聚和产业的发展;在产业集聚的发展期,侧重于提供人才创业扶持的相关财税、金融等的优惠政策;在产业集聚的成熟期,注重产业人才的结构调整。

更加关注农村

乡村振兴需要乡土人才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巨大的、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接着一代干,这就需要不断培养本地乡土人才,打造“永不走”的人才队伍。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今后的建设主体。根据此前的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我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现实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我省当前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水平都较低。不仅低于其他产业,而且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就劳动生产率来说,目前我省从事一产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水平仅相当于全省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60%,而从土地产出率来讲,如果按播种面积算,每亩产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这与云南在全国农业增加值排名第10位,建设绿色农业强省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培养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不竭动力。特别是在现有人口素质较为薄弱的基础上,加快通过“传帮带”“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方式方法,大力培养种养、加工、建设、科技、电商、文化等各种本地人才。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云南整体的农业农村形势越来越好,确实吸引了一部分有志于从事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一部分大学生,但还是少数。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云南实际,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新型职业农民,这离不开科研单位、相关院校,特别是从事农业的科研单位和人才,要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专家学者要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这就要求我们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

更加关注教育

发展云南特色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在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上下苦功、求实效,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全面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高中教育特色多样,着力构建更加公平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具有云南特色的高等教育。

目前我省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较之东部地区仍有明显差距。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显示,东部入选98所,西部入选26所,我省少之又少。在“人、钱、产”三类科技创新资源上,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要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内生式发展道路,虽然要积极借鉴吸收东部发达地区的有益经验,但绝不是照搬东部地区的发展模式,要重视比较优势的建立与自生能力的生成,不能盲目追求绝对水平的追赶与战略地位的替代。不应仅仅关注规模和条件,而应通过找准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的缺口并补齐。特别要注重我省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调整、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增加投入力度,增加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学科建设尤其是博士点建设的支持力度,从而整体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能力,在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与文化融合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韩斌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省情和资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云南日报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人才支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