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网
2023-10-21 19:14从浸透温度的白族扎染
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
到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永子围棋
再到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宣威火腿
……
千百年来
彩云之南的各族儿女
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
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
是融入云岭儿女血脉的传承基因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云南
云岭大地之上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都勃发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不断向世界展示“云南精彩”
昆明市
瓦猫,虽冠以“猫”名,却寓虎于猫。在中国民间,老虎因体形硕大、威武凶猛,被誉为“百兽之王”。瓦猫原型来自于能食“鬼”的老虎,取的就是“猫容虎劲”的含义。云南的“瓦猫”便是由猛虎形象演变而来,故而“瓦猫”在民间也常被称作“神猫”“降脊(吉)虎”“镇山虎”或“脊(吉)祥虎”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的制作瓦猫的民间艺人们也在不断探索瓦猫制作的传承与创新之路。2019年,“90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瓦猫代表性传承人张航,在昆明打造了首个瓦猫博物馆“心房瓦猫”。2022年,昆明市盘龙区一处“一颗印”式传统建筑内建立了瓦猫博物馆,更多的文创产品相继开发,瓦猫形象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
昆明市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昆明沉淀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极具地域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今年4月,昆明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0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75名;共有3个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15个市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成省级、市和县(市)区级非遗传承基地25个,各级非遗综合展示馆(室)和传习馆(所)81个。
昭通市
芦笙,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乐器,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云南民族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芦笙在昭通大关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芦笙舞”“芦笙调”环环相扣,形成了活态的芦笙文化生态链。2006年,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昭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现有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809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52项、市级192项、县级56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79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48人,市级63人,县级567人,代表性项目名录主要有昭通端公戏、四筒鼓舞、洞经音乐、唱书、牛灯、打鼓草、苗族服饰、披毡擀制、彝族喀红呗等,文创产品主要有巧家马树红毡、鲁甸梭山竹编、小碗红糖、绿豆糕、苗族蜡染、豆沙剪纸、大关竹工艺等。
曲靖市
陆良草编技艺2017年6月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300多年历史,主要用牛尾巴草或秧草做芯,棕芯做线,用大鼻子针引带编织。产品种类繁多:小蒲箩、各类包装盒、提篮、装饰摆件、收纳盒、宠物窝等,也可以按需求定制。产品主要销往本省及周边省市,远至河南省洛阳市双元围棋厂、浙江义乌、北京、上海等地,带动了当地手工业(小蒲箩)的发展,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截至目前,曲靖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4项(含两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9项(含两个市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6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5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45人。
玉溪市
玉溪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从而造就了玉溪非遗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地域特色鲜明的特点。玉溪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7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2人。
保山市
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州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天文历法、音乐歌舞、服装刺绣、传统节庆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彝族服饰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2014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楚雄彝族服饰历史悠久、类型众多、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内涵丰富,有着1700多年历史,是楚雄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山地农耕和畜牧生活中,从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手工绝技,是彝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心灵花朵”,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具有文化深厚、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浓郁的独特风格,充分反映了楚雄彝族人民的审美标准和生活习俗。
截至目前,国务院公布的楚雄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14项,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楚雄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82项,文化和旅游部认定的楚雄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12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认定的楚雄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120人。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海菜腔发源于红河州异龙湖畔,是男女青年在湖中打渔劳作时互相对歌的一种形式。由于旋律悠扬起伏,如同湖中漂浮不定的海菜花,因此名“海菜腔”。2006年海菜腔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截至今年8月,红河州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96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91人。有各级传统技艺类代表性项目149项,其中,传统美术39项,传统曲艺2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6项,传统舞蹈99项,传统音乐218项,传统戏剧23项,传统医药12项,民间文学292项,民俗192项,传统文化保护区64个,民族民间文化之乡51个,涵盖歌舞、医药、食品、工艺品、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领域。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铜鼓舞是文山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富宁、麻栗坡两县设有彝族铜鼓舞传承点,壮族铜鼓舞传承点则在广南县。2006年5月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普洱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州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28项,州级40项,县级122项;在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59人,其中,国家级9人,省级39人,州级188人,县级223人;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2个,非遗传习馆(所)、展览室、传习基地54个。
大理白族自治州
目前,大理州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44人。其中,国家级18项,位居全省第一。大理州“非遗+旅游”蓬勃发展,成为大理旅游新亮点,非遗产业在大理州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丽江市
丽江市大力推动“非遗+旅游”,让非遗融入旅游、赋能旅游、丰富旅游,让丽江之旅彰显地域特色。截至目前,丽江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55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56项,市级81项,县级7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68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53人,市级252人,县级761人。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41个,其中省级9个,市级11个,县级21个。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生活在怒江州的各民族极具文化天赋,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截至目前,怒江州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14项(国家级8项,省级22项,州级161项,县级1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20人(国家级6人,省级36人,州级82人,县市级296人)。
迪庆藏族自治州
截至目前,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省级29项、州级120项、县级5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名、省级65名、州级76名、县(市)级280名。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迪庆锅庄》传承点8个,《阿尺目刮》传承点3个,《藏族黑陶烧制技艺》传承点3个,《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传承点3个。
截至目前,临沧市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3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7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10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95人。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