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2023-09-29 08:03  来源:昭通新闻网

小时候,总喜欢把中秋节说成是“八月十五”。对中秋节似乎没有什么概念,可一旦八月十五这个日子到来,就像渴望在过年时穿新衣、放鞭炮一样,便意味着可以吃到散发着别样香味的月饼和糖果了。

中秋节象征着丰收,干瘪的日子在这一刻开始变得饱满丰硕起来,作为农人的父母此时心情大好,开始张罗着准备有关中秋节的东西了。中秋节的一周前,母亲会用不多的钱早早地买来糖果,藏在柜子里。父亲则到村头有烤房的人家去“打月饼”。打月饼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因为村上只有一户人家有烤炉,打月饼的人多,所以要吃到新鲜的月饼,就必须得排队等候。常常是半夜,父亲才把打好的月饼拿回家,虽然有点疲惫,但父亲的心情是喜悦的。

中秋夜,孩子们格外快乐。母亲则会把月饼和水果切成小块,放在茶盘里,然后端在院子中央等待月亮出来,这种仪式叫“供月”。供月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岁时风俗,在早年的北方尤其流行。

供完月亮,母亲便对我们说,孩子们,可以吃月饼了。然后将带有手感温度的月饼分发给我们。月饼的馨香诱惑着味蕾,我和弟弟妹妹早就按捺不住,将期待已久的月饼放入口中,齿间嚼动、回味,食物寄托的情感一起被吞咽融化到了心里。

月饼留给我的记忆是甜蜜的,而槟子留给我的记忆却多少带有一些伤感。槟子是苹果的一种,平时很难买到,只有到中秋节才有人驮到村里来卖。因为没有钱,节俭的母亲常常会买10多个来给我们尝鲜。槟子的个头虽小但香味浓烈,紫红透亮,放在屋子里没多久就香溢满堂,闻之心旷神怡。我们舍不得吃,往往是把它装到用纱网做成的“果络子”里,挂在胸前,一直闻着它的香味,然后悄悄地吞咽下口水。

记得有一年,弟弟实在是忍不住槟子的诱惑,还没有过夜就吃掉了。我和妹妹舍不得吃,则一直挂在胸前。谁想,第二天早上,起床后的妹妹发现自己的槟子不在了,瞬间哭喊起来。母亲见状,把我和弟弟叫到跟前,不停追问是谁偷吃了妹妹的槟子。最后,当看到我的槟子还挂在胸前而弟弟的早已不在,母亲断定是弟弟偷吃了妹妹的槟子。于是,在母亲的大声呵斥下,弟弟终于交代了他的“作案”过程。原来是头天晚上趁妹妹睡熟后,弟弟悄悄地拿走了妹妹的槟子。然后狼吞虎咽几口就吞掉了妹妹的槟子。当然,弟弟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屁股上少不了母亲一顿此起彼伏的“笤帚疙瘩”。

母亲余怒未消,弟弟哭着缩在墙角。为了不让事态继续“蔓延”,我只好打个圆场,把自己的槟子拿给了妹妹,总算让事情有了个了断。挨了打的弟弟仍然在伤心地哭,哭着、哭着,就慢慢地靠在墙角睡着了。母亲把睡着的弟弟抱起来,放到炕上,轻轻地揩去了他眼角的泪渍,也心疼得掉下了眼泪。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想有很多人家会发生关于槟子的故事。那些充满着酸涩的故事,现在想来却成了一种美好,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美好。

后来,我当兵离开了故乡,中秋节与家人一起团聚的机会就少多了。在部队过节,没有供月的仪式,更多的是士兵们一起聚餐。吃罢饭还要站岗执勤,望着天空中的那轮皎洁的圆月,更多的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再后来,因为工作的缘故,我调到了南方,中秋节的仪式感似乎也慢慢地淡出了视野。每到节日来临,多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顿饭的情景。就算是有各种各样的月饼和水果,但再也找不到童年时过节的感觉了。

时光匆匆,流水一般逝去。现在人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节和不过节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想吃月饼和水果,随时都可以吃到,丰衣足食已成为生活的常态。想想过去那些贫寒的岁月,不得不感叹当今时代的伟大。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多少年过去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而有关月亮、月饼和槟子的故事却离我越来越远。中秋节没有变,更不会变。若有改变,那也该是躁动的人心和莫测的岁月吧!

作者:刘建忠

校对:胡远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文化 中秋节 2023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