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丨昭通市资源环境审批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

 2023-06-30 16:1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发布会现场

6月30日,昭通市资源环境审批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主持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昭通市2023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本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昭通市资源环境审批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场发布会。

首先向大家介绍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他们是: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晓洁女士;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总督查罗雪飞先生;

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赵峰先生;

昭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泽云先生;

镇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昌武先生;

彝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天桥先生;

大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魏国玺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新闻网、昭通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微昭通、北纬29°、昭通市人民政府网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此外,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同志,昭阳区、镇雄县、彝良县、大关县新闻办及生态环境分局的相关负责同志,在此一并表示欢迎。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主发布人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晓洁女士作新闻发布。

新闻发布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晓洁发布新闻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晓洁: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前来参加今天的昭通市资源环境审批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昭通市生态环境局,衷心地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昭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现在,我就昭通市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十四五”以来,在昭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盯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全力做好环评审批要素保障。

“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和备案2266个,涉及投资超过900亿元;完成昭阳经开区、彝良产业园区、水富经开区、镇雄产业园区、冷水河流域等5个规划环评审查,完成排污许可核发与登记1736家,有效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体措施体现在:

第一,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推动环评审批提质增效

一是持续加强“放管服”力度。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始终坚持全面落实环评审批“放管服”要求,严格执行“三集中三到位”,2022年,环评审批实现“三个100%”和“两个零”,即:政务服务好评率、审批事项办结率、审批事项入驻窗口率均达到100%,环评审批实现全年零投诉、零差评。二是在审批权限上,结合承接能力,遵循“宜放则放”原则,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近75%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市)区,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办事。三是在审批手续上,全面落实“四减”要求,环评审批申报材料“能减则减”,同步推行“网上审批”“跨省通办”等方式,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四是在审批时限上,探索试行相关流程“并行推进”方式,努力争取审批时限“能短尽短”,审批时限提速70%以上。2022年,全市审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重大产业项目环评文件和备案859个,涉及投资453亿元,有效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第二,推进环评机制创新,服务重大项目落地

一是强化技术指导,提供“三个服务”。分别为建设单位、环评编制单位和基层环评审批部门提供环评审批“定制”服务、环评文件编制指导服务和技术支撑协调服务。“十四五”以来,局领导到企业现场进行服务指导300余次,协同工信、自然资源、能源等行业主管部门会商解决环评问题100余次,请求省生态环境厅帮扶指导400余次,线上线下解答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各类环保问题2000余次。

二是加强跟踪调度,建立“三个清单”。强化重大项目环评动态管理,提供项目环评“一账式”清单服务,建立了昭通市省级重大项目清单、10个领域100个重大项目清单和重点领域规划环评清单,明确专人适时动态更新环评进度,及时提醒行业主管部门跟踪管理。截至目前,全市纳入省生态环境厅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已审批和备案42个,豁免环评5个,审批率达47%;10个领域100个重大项目中,已审批和备案29个,豁免环评42个,审批率达71%。

三是服务“民生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报件齐备的综合交通、供水设施等建设项目,实施“容缺受理”“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方式,“十四五”以来,审批交通、水利、卫生等民生工程120余个,水富港物流园铁路专用线、鲁巧高速、水青高速、威彝高速、猫鼻子水库、苏木水库等先后获批。

第三,加强环评质量监管,严守环境质量底线

在做好环评服务保障的同时,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放管并重,印发了《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将环评质量监管贯穿审批全过程。在审批前,认真核查环评编制机构资质,对于违法违规环评机构编制的环评文件,一律不予受理。在审批中,依托“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大数据平台,逐一比对分析项目与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的关系,对触及底线的环评文件一律不予审批;对于发现存在未批先建行为的项目,按程序移交违法线索。在审批后,定期对全市环评文件质量、合法合规性进行抽查复核,“十四五”以来,共抽查出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12个,对1家环评机构进行失信计分。

第四,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动科学精准治污

“十四五”以来,昭通市对固定污染源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并依法依规开展排污许可核发与登记工作。对已核发的排污许可证全面开展质量核查,在审核的过程中及时督促企业整改发现的问题;对新申请的排污许可证做到严把发证质量,并推动排污许可与环评衔接,为精细化的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已完成1736家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核发与登记。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做好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一是保持目标不变,做好审批工作。始终认识到环评和排污许可审批工作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继续在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方面提出更务实的举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持续加大力度,开展精准服务。把做好重大项目环评保障摆在工作突出位置,针对重大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对项目环评进行“保姆式”帮办,确保项目依法依规取得环评手续。三是严把质量关,提升核发质效。按照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率100%的相关要求,督促企业第一时间开展“查缺补漏”,修正申报错误;要求审核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确保核发精准科学。四是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环评质量。以山东锦华环评造假案的依法宣判为契机,加大对环评单位资质和环评工程师从业情况的核查力度,对不具备技术能力的环评单位编制的环评文件拒不受理;加大对环评文件的复核力度,至少每季度对全市的环评文件进行抽查复核,对存在质量不高、弄虚作假等问题的环评单位和编制人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扣分,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依法打击。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环评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只有严把环评审批关,守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依法依规的底线和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向好不能变差的底线,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美丽中国昭通篇章才能更好地展现在人民面前。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提问,谢谢大家!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 张正洪:

感谢刘副局长!

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各自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云南日报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是云南日报记者,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林草要素保障对项目落地很重要,请问市林草局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林草要素保障?谢谢。

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赵峰: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林草要素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林草局主动承担起林草要素保障主责,采取措施,落实责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如高速、高铁、机场、光伏发电、输变电工程、合盛硅业、旗滨光伏玻璃、水富锂离子、镇雄贵酒等重点项目的林草用地得到有效保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业主的一致好评。下面,我就林草要素保障工作给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主要做法

做好“五个”保障。一是组织保障。林草部门成立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抽调10名技术骨干组成核查工作组,行政审批科全程跟踪,相关科室全力配合,强化组织保障。二是定额保障。今年,省下达我市林地定额600公顷,全省排名第二,预计到6月底即将用完。根据2022年使用1310公顷来看,今年定额缺口在700公顷左右,针对这一问题,市林草局已多次向省林草局汇报,争取支持,绝不会因为林地定额影响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三是服务保障。为做好重点项目保障工作,市、县林草部门主动对接发改、交通、水利、能源、供电等行业主管部门,全面参与项目选址、布局、立项等前期工作;在报批阶段,指导业主单位编制好林地报件;在审批阶段,加强向上对接协调、汇报,加快审批进度,全过程跟踪服务。四是效率保障。省局已委托下放部分审批权限,并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审机制,我们采取帮办、代办等有效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审批效率。就全市永久占用林地批准情况看,2021年批准118件,2022年批准264件,是2021年的2.2倍,2023年1—5月我市已获批96件。五是监管保障。林草部门将征占用林地、草地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加强审批前现地核查;开展森林、草原资源专项督查,压实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主管部门定期巡查;及时提醒业主及施工单位文明施工,严禁少批多占或超范围用地,严禁野蛮施工,破坏生态环境。

二、强化报批

今年1—5月,市级共受理林草用地申请225件。一是永久占用林地。共受理175件591公顷。与去年同期115件453公顷相比,增加了60件138公顷,与2019年全年受理量持平。转报省局76件386公顷。已批准96件300公顷,其中:市级49件27公顷,省级47件273公顷。二是临时占用林地。已受理并批准40件134公顷。三是永久占用草原。已受理10件29公顷,市级已批准4件7公顷,审核转报省局4件22公顷(已批准1件3公顷)。

三、下一步工作

(一)保障重点项目。林地定额重点支持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投资体量大,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导向,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的重点建设项目。

(二)着力解决难点。对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市、县林草部门将认真梳理,列出问题清单,分类解决。属县级层面解决的,督促县级抓好落实;属市级层面解决的,我们将主动下沉一线,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属省级层面解决的,及时向省级汇报协调帮助解决。同时,推动省、市、县三级审批部门联动解决难点问题。

(三)开展专项行动。按照省林草局统一部署,全面加强重点项目林地要素保障。加强现场指导,及时解决林地报批中的难点和堵点。加快办件速度,强化汇报协调,确保审批及时高效。强化报件审核,提高报件质量,对报件质量出现重大问题的县(市、区),直接通报给县(市、区)人民政府,督促问题解决。

昭通日报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我们了解到,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请介绍一下昭通市在资源审批服务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总督查罗雪飞: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自然资源部门的决策部署,聚集市委“六大战略”工作部署,加大资源保护,强化资源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服务保障。

用地保障方面。一是抓重点。牢固树立“要素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理念,成立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专班,提前介入、谋划项目选址,对拟建设项目分类研判、定期调度、全程跟踪、挂图作战;建立健全对接会商机制,适时与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逐项目研判解决存在问题,加强向上沟通汇报,实现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全面提速。同时,优化空间布局,用活用足空间规划过渡期政策,分期建设、分批保障,应保尽保。二是盯指标。一方面,统筹做好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申请国家配置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另一方面,用好10个单列脱贫县(区)6000亩计划指标,保障各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项目用地;此外,根据用地需求建立计划指标预警机制,督促各县(市、区)以存量换增量,统筹解决重点项目落地带来的计划指标需求问题,实行应保尽保。三是优服务。按照“三集中三到位”和“四减”工作要求,市自规局42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市民之家”,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进一步减少审批阶段,压减审批时间,主动对接服务,提高审批效能。立项用地规划许可方面,将建设规划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意见书2个行政许可事项合并为“建设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1个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从15项缩减到10项,时限由26个工作日缩减到10个工作日。工程建设许可方面,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用地批准2个行政许可事项合并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1个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材料由14项缩减到5项,时限由23个工作日缩减到10个工作日;同时,取消了可以并行办理事项作为前置的审批要件,进一步简化审批所需报件材料。此外,省级统一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云南省建设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审”在线审批,改变原来线下办理、人工审查等传统审批方式,提高审查效能。

用矿保障方面。一是规划引领,“一盘棋”推进。编制《昭通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已报经省级批准并公布实施。组织对11个县(市、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进行评审,积极指导、持续推进县级规划编制落地实施。二是合理开发,“绿色化”转变。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坚持“集约化、集群化、绿色化”开发思路,立足全市矿产资源条件,合理调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布局,加快推动煤、页岩气、铅、锌、磷、硅等优势矿产开发利用,保障能源资源供给,助推昭通经济发展。三是优化流程,“并联式”审批。矿业权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窗口前移到县级,省级发证矿业权实行“省、市、县”三级联网并联审批,市级发证矿业权实行“市、县”两级联网并联审批,市级承诺办结时限由45个法定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四是突出重点,“保姆式”服务。围绕产业兴市战略,成立重要矿权保障专班,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重点做好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旗滨集团光伏玻璃用硅砂精加工项目采矿权出让登记等工作。同时,加强向省厅对接汇报,将镇雄县碗厂镇祝家厂、冯家沟、庆坝片区(约23.1577平方公里,储量 25 亿吨)探矿权纳入2023年出让计划,推动镇雄磷矿实现商业勘查开发;完成大关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推动尽快实现商业开发。

谢谢大家!

昭通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请问昭阳区在资源环境审批工作方面为促进项目更好更快落地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昭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泽云: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面对疫情的反复袭扰,昭阳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稳经济保增长工作决策部署,聚焦资源环境审批服务关键环节,围绕审批服务中存在的难点、赌点、痛点问题,创新举措,提升审批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审批服务最优”的目标,打造“高效便捷、省时省力”服务体系,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和资源环境审批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下面,我就昭阳区资源环境审批工作服务项目更好更快落地作以下六个方面介绍。

一是建立完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在政务服务大厅、昭阳经开区组建帮办代办队伍,聚焦重大项目、社会投资项目提供咨询、指导、协调、审批等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企业办事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是建立重大项目审批协调机制。对列入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清单的项目,成立审批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在用地预审、用地审批、用地规划许可、环评、水保等方面实施重点保障,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为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创造条件。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效能。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主题服务专窗,持续推行“5+X”、预约、延时、错峰、上门、免费邮寄、免费印章刻制等服务,大力推广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服务举措,开设无障碍、重大项目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多途径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是建立并联审批制度,提升审批效率。建立项目立项备案、水保、建筑施工许可、用地审批、土地规划许可、环评审批等投资审批事项线上并联审批制度,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

五是深入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将涉及林草、水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17家部门的171个事项统一划转至区行政审批局,其中,包含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等资源环境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大幅减少办事环节、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间,企业办事更加高效、便捷、省时、省力,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

六是持续压减承诺办结时限。目前,我区实现了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减80%以上。比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审批时限分别由原来法定的60个工作日、30个工作日内压缩为现在的12个工作日、6个工作日(不含技术评估时间和法定公示时间)内办结;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审核时限由原来法定的20个工作日内压缩为现在的4个工作日(不含技术评审时间)内办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备案审批时限由原来法定的60个工作日内压缩为现在的12个工作日。

下一步,昭阳区还将不断优化、持续创新审批服务方式,不断丰富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质量,力争将昭阳建设成为在全省、全市范围内更具竞争力、更具吸引力、产业能发展、投资能致富的投资兴业热土,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网编辑提问:

各位发布人好。请问镇雄县在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开展环评审批服务工作的?谢谢。

镇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昌武:

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镇雄的关心和支持。我县作为赤水河的发源地,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在开展环评审批服务工作中,我们坚持严的工作基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双提升”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率,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准入关。我县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尤其是“两高”盲目发展项目,一律不批,切实从源头上严加管控。同时,根据“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及时组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水务等部门联合开展项目选址的审核把关,确保项目选址范围符合全县国土空间规划,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污染。

二、持续优化流程提升审批效率。集中打造“便捷式”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让服务“多走路”,让办事的企业群众“少跑腿”。对所有环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项目审批可实现“大厅接单、大厅循环、大厅审批”。在环评的相关文件递交后,由市生态环境局镇雄分局牵头,及时受理、及时公示办理情况,有效地缩短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行政许可时限。

三、积极主动跟进服务。对符合环境准入要求和其他政策规定的项目,提前介入,做好跟踪服务,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优化审批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加快环评审批速度,确保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截至今年6月,我县共优化审批20个环评文本,均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积极促进项目落地建设。

四、快速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登记服务。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要求,对只需登记备案的项目,由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立即指导企业群众开展备案登记工作,只需10分钟就能办理完善相关登记手续。截至今年6月,为30余家企业提供环境影响登记服务,为10余家企业提供固定污染源排污登记、查询等服务。

虽然我县在优化环评审批服务上狠下功夫,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如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跟不上等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对标先进,正视差距,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等要求,充分发挥环评在推动良性发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以服务的“贴心度”换取企业的“满意度”,全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局面。

谢谢大家!

北纬29度记者提问:

各位领导好。彝良县资源禀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在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是如何为企业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谢谢。

彝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天桥:

近年来,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围绕“4+N”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扎实做好资源环境审批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推进环评“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对未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且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一律予以豁免;对列入《名录》中的登记表项目一律实行网上备案管理;对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报告表的项目分为A、B两类实行精准化管理。2021年以来,我县共审查批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个,报告表45个,指导企业自主登记备案建设项目112个,豁免环评210余个。二是以“三线一单”管控为手段,严把环境准入关,不断强化规划、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的衔接管理,为建设项目入驻彝良提供前期论证和决策服务。三是将涉及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制定标准化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实行综合窗口“容缺后补、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服务流程,对省市县重大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扶贫等项目,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提供“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缩短时限,加快审批进度。四是对建设单位有关咨询即收快办,及时予以回复;对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及招商引资项目库管理的项目,提供环评审批业务全程跟踪“帮代办”服务。五是不断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切实做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确保各类建设项目的规范建设、达标运行。

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一是建立领导干部挂点服务民营企业、商会协会机制,“一对一”跟踪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商会协会发展中的困难,积极为企业解决困难诉求。二是制定印发《彝良县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工作方案》,分解重点任务30项,并实施按月调度。扎实开展“千名领导挂千企、当好暖心店小二”主题活动,主动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守夜人”。三是定期组织企业家座谈会,对企业家反映的困难和诉求及时组织协调解决,企业家坦荡真诚地与党政干部接触交往,做强实业、做大主业。四是建立民营企业决策参与机制,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决策、涉及企业重大权益的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时,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有关商会和行业协会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五是制定印发《彝良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建立正面清单5条19项,列出负面清单5条14项,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为“亲”“清”政商关系模范践行者,精准监督执纪,促进“亲”“清”政商关系良好发展。

下步,我县将继续着力打造“过硬型”组织、“服务型”政府、“诚信型”企业,突出政治责任,把权利、责任、担当对应统一,扎实开展案例剖析和警示教育,建立健全相关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创新性地为企业提供常态化高效服务,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问题的经典案例,增强企业信心,营造亲商安商便商利商的良好环境。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主持人好,各位发布人好。请问,大关县人民政府是如何提升环评影响评价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谢谢。

大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魏国玺:

感谢您的提问!2023年以来,大关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服务理念,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做好资源环境审批要素保障,推动项目科学落地,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优化环评审批服务

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紧紧围绕“放管服”要求,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缩短审批流程,做到服务对象“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趟”。对建设工期短、需同时办理环评手续和排污许可证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与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可同步编制、同步申请、同步审核,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分别批复和发证。二是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以“五个对接”协调机制,做好环评文件编制的靠前服务指导。聚焦县域重大投资项目,做好“一对一”环评定制服务,加快了项目落地。三是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撑协调服务。对有关咨询即收快办,及时回复,充分利用全国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专家库,以远程会诊、专题会商等形式,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环评技术难题。四是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管控为手段,严把环境准入关,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方案论证、“多规合一”合规性审查等环节,对县域投资项目提前介入,提前反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建设单位“踩红线”“走弯路”。

二、加强环评事中事后监管

一是建立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台账”,形成及时预警机制。精准投送法规政策,帮助企业分析环境违法风险点,并根据企业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和性质,分别发出“红黄蓝”预警函,及时提醒指导企业整改,有效防范“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违法行为发生。二是主动上门服务,认真聆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诉求,并建立“服务帮扶台账”,针对企业存在困难、问题提出对策,“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三是加强环评落实的督导。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强对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加强环评落实情况的抽查和监管工作,对违法行为依法严查严办。

三、筑牢廉政防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通过建立“廉政监督台账”,对帮扶服务过程中有无“吃拿卡要”等违纪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并对服务帮扶进行满意度测评,提出工作建议意见。拓宽监督渠道,确保服务到位、帮扶贴心、廉洁守法,减少减轻企业负担,确保工作质量,使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温度”和“纯度”。

我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县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持续打造优质、高效、服务型政府,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走好“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之路,加快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提问:

各位领导好!刚才从发布词中了解到生态环境局在推动环评机制创新,服务重大项目落地方面有“三个服务”“三个清单”等措施,请问在这些措施之外,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呢?谢谢。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晓洁:

感谢记者的提问,昭通市生态环境局从优化措施入手,创新出台了《昭通市生态环境局优化环评审批服务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试行)》,记者朋友刚才提到的也是十五条措施中的内容,除此以外,我再介绍三条代表性的措施:

一是建立“创新试点”机制。对位于相同行政区域且同类型的项目试行“打捆审批”机制。例如,刚才在新闻发布词中提到目前已完成4个产业园区的规划环评审查工作,对于同一产业园区内、环评类别都为报告表且属于同一行业类型的建设项目,可由产业园区管理部门打捆开展项目环评,单个项目不需重复开展环评,并在办理排污许可证时将打捆环评及批复作为申领依据,切实做到帮助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中,实现减环节减程序减材料。

二是强化环评联动机制。加强区域评估、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对于规划环评、区域评估通过审查的、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环评编制可直接引用规划环评和区域评估中有效期内的现状监测数据,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选址合理性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等章节内容可适当简化,技术评估重点关注项目产排污情况、环保治理措施及环境影响;对于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园区项目,在符合园区规划、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的情况下,可免于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手续,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试行“容缺+承诺+后置条件”机制。对于在产业政策、产能政策、用地用林手续、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手续办理尚未完成的项目,在建设单位出具“未取得相关主管部门明确认可意见前不开工建设”的承诺、县(市、区)人民政府出具监管承诺的前提下,可试行同步开展环评审批工作。对涉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划的重大投资项目,按照云环通〔2022〕153号要求,可容缺开展审批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容缺受理了重大水利工程项目1个。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张正洪: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各位记者的踊跃提问,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昭通市靶向发力,将资源环境审批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昭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通过各位发布人的介绍,我们对各相关部门在依法守牢资源环境审批关口的基础上,着力在服务保障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在畅通“绿色通道”和强化要素保障上下功夫,通过快速推进审批手续办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积极服务全市重点投资项目落地的相关情况有了更准确的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安全”底线是我们共同的坚守,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昭通篇章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坚信,通过我们所有人的群策群力,在创造金山银山的同时,也一定能够守护好昭通的绿水青山。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昭通日报记者:李丽娟 张永刚 文/图

校对:胡远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资源 经济发展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