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人物|磨刀手艺人刘师傅:只要能干,就会一直干下去

 2023-04-01 17:15  来源:云南发布

随着时代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我们逐渐习惯了坏了就换新的,可在城市某条街道或者某个角落,总有那么些老手艺人,他们坐在街边,专注地修修补补,一坐就是几十年甚至一生。

传统手艺在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越发弥足珍贵。

小时候常会听到路边传来“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如今,这门手艺就像它的吆喝声一样,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64岁的磨刀手艺人刘师傅,却还坚持穿梭于昆明城的大街小巷。

磨刀看似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实则非常考验匠人的手艺和耐心。“磨刀石射出飞溅的火星,浑浊的水中洗出锋利的白”。一把普通的刀需要反复打磨,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上,要是注意力稍有分散,就可能被锋利的刀刃割伤。要想磨出一把真正合适的刀,除了用机器之外,还需要在普通的磨石上,用手一遍又一遍地上下打磨……

“磨刀人找不到要磨刀的,要磨刀的又找不到磨刀人,想磨刀就要凭运气”。也许就是因为这是一份危险且枯燥的手艺,像刘师傅一样的磨刀匠人越来越少了。


迫于生计 转行磨刀

3月27日下午,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在大观篆新农贸市场附近被路边一阵“嗡嗡”声吸引,走进了便能看见猩红的火花。只见一位大爹双手分别握住一把刀的刀柄和刀头,弓着腰,将刀面倾斜到一定的角度,两臂用力,目光紧盯,左右推拉着刀具在电动磨砂轮上来回打磨。

正在磨刀的刘师傅是云南大理人,今年是他成为磨刀匠的第20个年头。成为磨刀匠之前,刘师傅和妻子在深圳一家呼啦圈厂工作,但每个月工资难以维系一家人的生活。为了谋生,刘师傅自学了磨刀手艺。

每天上午,刘师傅骑上电动车载着磨刀的工具从家里出发,除了有熟客打电话请刘师傅上门磨刀外,他的磨刀路线基本是固定的:周一去大观,周二去关上,周三去东华……

磨刀20载 精益求精

一条长凳、几块磨刀石、一个电动磨砂轮、一瓶清水,这便是刘师傅磨刀的全部行头。

到达目的地后,刘师傅熟练地架起“工作台”,开始一天的工作。他磨刀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要在砂轮上打磨,把钝口磨掉后,再在磨刀石上“大展拳脚”,经过这两个步骤的刀具会重新变得光亮锋利。

客人来了,刘师傅就骑马状坐在长条板凳上,先用粗糙的大拇指试试刀,然后捏着刀背开始在磨刀石上来回打磨,期间不时地在磨刀石上浇一层水。这不仅是为了润滑,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磨刀石表面泛起砂浆后,再浇点水继续磨。每磨一会儿,他就用大拇指在刀刃上轻轻刮一下试试刀锋,再磨,再试,直到刀口褪去钝刃,发青、亮出锋芒为止,这才用提前准备好的毛巾将刀具擦拭干净,然后摆进专门用来盛放已打磨完毕的刀具的小箩筐内。八九分钟后,一把刀磨完,刘师傅的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刘师傅说,他每天工作近10个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天能磨70多把刀。他已经在篆新农贸市场附近磨了好几年刀,有了比较固定的“人脉”资源,生意也比较红火。磨刀间隙,刘师傅不用吆喝,就有许多路过的市民驻足观看。还有位老顾客停下脚步和他拉起了家常,离开时说“过两天有刀送来给你磨”。刘师傅乐呵呵地应了下来。

刘师傅身上也留下了这20年磨刀的痕迹。因磨刀,他的身体曾多次负伤。最惊险的一次,是在使用电动磨砂轮的时候,机器出现故障,捏着刀具的一双手被机器带着滑了出去,他的腹部前倾撞上正在运行的磨砂轮,他回忆,“当时3件衣服都破了,还好有皮带挡住了。”

岁月在磨刀石上匆匆划过,一晃20年,刘师傅已记不清自己将多少把锈钝的刀具磨得锋利锃亮。他3个月左右便能用完一块磨刀石,现在用的电动砂轮机是自己设计请人定制的,如今已是第三个版本了。刘师傅介绍,接下来将会换一套新设备。

一块又一块因磨损而逐渐消失的磨刀石和一双布满粗糙裂纹的手,见证了刘师傅的磨刀历程。

做事认真 成就好口碑

刚磨完收来的刀,刘师傅就马不停蹄地给顾客送去。他瘦小的身躯抬起一筐菜刀,看起来稍显吃力,记者想帮忙却被他拒绝了。

跟随刘师傅进入菜市场送刀的路上,他很少说话,只是大步地向前走着,需要走快一点才能跟上他的步伐。每一把刀看起来似乎都没太大差别,他却能牢牢地记住每个商户有几把刀,哪一把是哪个商户的,甚至还能说清楚这些商户分别是哪里人。

刘师傅的客人有卖鸡肉的,有卖猪肉的,他们分散在市场的每个角落,刘师傅却总能快速并且精准地在弯弯绕绕里找到每个铺面的位置。送刀到老顾客的铺子里时,他偶尔会开几句玩笑。很多老顾客都愿意等着他来磨刀,他也因此结交了一些朋友。刘师傅说,他每天都会去不同的地方招揽生意,若是有需要,只要一个电话,他也可以随叫随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60多岁都能有那么大的抱负,我觉得我还可以继续干下去。”刘师傅笑着说,尽管60多岁了,但只要能做,他就会一直做下去。

来源:开屏新闻网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标签 >> 民生 云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