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群众增收 产业增效 乡村增色

 2023-02-08 10:44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年,鲁甸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紧扣“脱贫致富示范区”发展定位,以“群众增收、产业增效、乡村增色”为重点,强化领导、托底压舱、聚力赋能、示范引领,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乡村加速发展,群众收获幸福。

昭通市脱贫致富示范区三个先导工程之一——鲁甸县云中乐谷。

不让一人掉队

一天,鲁甸县茨院回族乡茨院社区的杨朝啟一家人,捧着两面鲜艳的锦旗分别赠送给驻社区工作队和社区“两委”。锦旗上书写着的“深入群众解民忧 心系群众办实事”两行文字,衷心表达了杨朝啟一家的感恩之情以及群众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高度肯定。

原来,杨朝啟12岁的女儿杨欣怡突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经紧急转院到昆明医治,但巨额的医疗费用让一家人不堪重负,想尽办法筹措却依然毫无着落。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联合社区“两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全面深入研判后,将杨朝啟一家纳入三类对象“突发严重困难户”,并迅速向乡政府申请临时救助金和农村低保,协助杨朝啟向鲁甸县红十字会青少年白血病救助基金会申请“爱心小天使”基金,帮助杨朝啟整理材料向市级相关部门递交防贫保险金申请,联系发布水滴筹,通过各种渠道为杨朝啟一家筹措医疗费。通过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的竭力帮扶,杨朝啟一家共计获得20万元的援助,摆脱了返贫风险,增强了脱贫致富能力。

杨朝啟一家的事例只是鲁甸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鲁甸县各乡(镇)、村、组抓大不放小,抓全局也注重个体,真帮实扶,竭尽全力帮助返贫风险户渡过难关,增强致富能力,让每个群众都能幸福昂扬地走在小康路上,共享社会的和谐繁荣。

山村蝶变

地处二半山区的江底镇石水井自然村84户312名村民没想到,有一天会从传统农耕一步跨进农旅融合的新生活。

青山环抱山谷清潭,村舍掩映树影婆娑。薄如蝉翼的晨雾轻罩,村落在树梢间若隐若现,鸟唱虫鸣中,小山村苏醒了。贫穷落后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幸福快乐飘荡在宛如仙境的云中乐谷:以前的乡间土路,如今变成了公园里的彩绘柏油路;以前脏乱差的房前屋后,如今绿叶红花相互点缀,相映成趣;以前早出门晚归家的种地劳作方式,如今变为轻松自在的乡村旅游服务……农垦乐园、特色餐饮、林下烧烤、农耕广场、四季蔬果园,彩虹村道、乡村民宿、“太空舱”酒店、亲子乐园……以农促旅,把农业生产变成旅游景观;以旅兴业,山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四川、重庆、昆明等地的大量游客来到村里游玩,甚至很多婚礼都到村里举办。人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大转变,过上了从不敢想的新生活。所有这一切,都彰显着石水井在农旅融合中逐渐实现了乡村振兴,都在宣告乡村振兴战略蕴含的巨大力量和正确航向。

抓实监测帮扶

一年来,鲁甸县健全完善镇村组网格排查、部门常态预警、政府平台救助“三线”联动排查监测机制,2260名干部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万元以下低收入群体,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全县脱贫人口及“三类对象”3.84万户15.33万人,风险消除2527户10460人,风险消除率达70.3%;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人均纯收入12013元,增长15.18%,万元以下低收入群体由12458户51258人减少至7761户32539人,收入7000元以下对象全面消除。

拓宽增收渠道

鲁甸县制订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分级分类落实帮扶政策,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两险参保率达100%,就业帮扶、产业发展、教育资助、民政兜底等政策全面落实。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099个,实现劳动力就业22.54万人,就业率达86.86%;严格落实联农带农机制,“双绑”利益联结覆盖率达99.58%。

狠抓协作帮扶

省内外医疗和教育组团式帮扶20名专家、科技特派团4个产业组15名专家到鲁帮扶;上海未来岛园区与鲁甸产业园区结对帮扶,先后引进丰露食品、领硕核桃等上海企业入驻;争取沪滇帮扶资金6005万元,实施项目11个,完成消费帮扶5200余万元;中央和省、市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1567万元;协调引进各类资金5125万元。

夯实乡村基础

2022年,鲁甸县完成37个行政村规划编制;硬化、改造农村公路185公里,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861户,建设公厕63座,户厕改建8643座,种植树木600万株。严格落实省级乡村建设8大工程要求,深入实施城乡绿美三年行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下一步,鲁甸县将抓牢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抓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落实和易地搬迁安置区示范建设两个重点,用好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两支力量,强化措施,精准帮扶,易地搬迁后期扶持树标杆,东西部协作,乡村建设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取得更大实效。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 /图 通讯员:马祥刚/文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