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城的前世今生

 2022-04-08 08:4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大雄古邦镇雄是一个有历史的县城,现在是云南人口最多的县。

时间回溯。

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由于乌蒙、芒部等地的土司叛乱,朱元璋派遣征南将军傅友德率兵会剿,败乌蒙,克芒部。芒部土司归附明朝后,改芒部部为芒部府。

由于当时的明军驻扎在稍屯(今中屯柳林),傅友德将军调指挥官郑祥在柳林的花通山修建画松城,又名花通城或芒部城,作为芒部府府都,后明军班师回朝,这个城就废了。

直到明朝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改芒部府为镇雄府,程洸任知府后,在今天的松林湾吗里(上坝)修筑吗里城,作为镇雄府府都。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改土归流,将镇雄府降为镇雄州,迁府都至今天的镇雄县城所在地。同年七月,州署绘制州城图定于乌峰山麓半垮山半平地之处,因人事变动未予动工。直至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由省派员督工修筑城墙,查勘后觉得原定的基址后逼高山,既不坚固,更难守御,复报省批准往南移。用砖筑城,三年竣工,城门四开。

北门为“沛泽”,开于今县城新街原猪鬃厂门前;南门为“文德”,开于今县城文化街南面;东门为“肇有”,开于今县城东正街东侧;西门为“庆丰”,开于今县城西正街西侧。城墙周长825丈,墙高1.3丈,哨楼、水洞齐备,独无护城河。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因砖墙倒塌,报省批准改砖墙为石墙,城墙周长和高如旧。但将东“肇有”门改为“肇庆”门,将南“文德”门改为“启文”门,将西“庆丰”门改为“宝城”门,将北“沛泽”门改为“拱宸”门。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五月五日,贵州苗民起义军攻破镇雄城,城墙被毁。次年七月,拨款复修,因战事人多逃亡,工役难雇,故将旧址减半修筑,城墙周长456丈,从东到西120丈,从北到南107丈,城高1.5丈,四门仍开,但建有南北两城楼,北楼为“迎恩”,南楼为“启文”。

后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镇雄州城墙多次拆修,直到1955年全部拆除城墙。

民国初期,镇雄县城总面积为0.48平方公里;1955年拆除城墙后,总面积扩大到2.3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末,镇雄县城总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如今的镇雄县城规划总面积高达60余平方公里。

作者:徐弘毅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