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红色村建设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2-03-31 10: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近年来,威信县在“扎西会议”(扎西会议是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威信期间,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统称)重要节点会议所在地——水田镇水田社区、扎西镇巷子社区,探索红色村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以点带面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促进县域旅游经济,增强老区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信心,加快建设革命老区的步伐。

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突出政治功能。抓好社区“两委”班子建设,采取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实地观摩等形式,推动干部在社区发展建设中有所要为、有所作为;抓好居民小组党支部建设,建立居民小组党支部研判、评价、评估工作机制和党支部书记应知应会党务知识日常提醒、定期抽查工作机制,将“扎西会议”专题辅导、现场教学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激活党员“红色细胞”,自觉扛起主动服务社区发展的责任;抓好学习教育,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抓好专题学习、开展专题培训、举办专题宣讲、讲授专题党课、做好专题宣传、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推动社区党员把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历史传统教育成效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为基层群众解决困难事、烦心事,强化服务功能。按照“红色元素浓郁、服务载体齐备、环境氛围优良、党员群众满意”的要求,升级改造社区党群活动中心,建设红色书屋、惠民政策信息查询系统,提升改造党员之家、青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老年之家,设置村史馆、红色文化共享角、少年英雄墙、红色故事角,为村(社区)群众搭建好办事、休闲的服务平台;围绕着力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在各村(居)民小组建设集政策信息宣传、群众诉求收集、社区事务公开于一体的“红色心愿信箱”,在村组群众生活聚居区域,建设融合听红色历史、讲红军故事、过组织生活和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红色驿站”,方便村(社区)群众及时了解各项惠民政策、申办个人具体事务,推动社区服务高质量运转。

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员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全面普查红色资源,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复核红军长征革命遗址遗迹,启动“扎西会议纪念馆”国家红色基因大数据采集工程,对标志性文物全覆盖开展数据采集,对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修缮和病虫害防治保护,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征集革命文物和旧物件,进一步丰富“扎西会议纪念馆”的革命文物展示,以精准的普查数据推动保护措施落地落实。深挖红色教育资源,讲好“扎西会议”故事。组建扎西会议精神研究会,通过翻阅党史资料、走访革命先辈后代、勘察革命遗址遗迹和探访党史专家、知情人士等方式,聚力做好“扎西会议”的研究与阐释;邀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到威信开展“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等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聚力抓好“扎西会议”故事的宣传宣讲,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30分》和人民网《X光机》节目专题讲述“扎西会议”故事;注重“扎西会议”历史题材推介,启动革命历史电影《绝地重生》拍摄,制作红色教育专题片,积极参加各级“讲好红色故事”主题故事大赛,聚力拓宽“扎西会议”展示平台。

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建好红色产业,丰富发展内涵。打造红色小镇,开展“红色街区”建设、“红色小区”创建、“红色庭院”评选,着力打造以红军长征主题为文化核心,以村庄革命遗址遗迹为景观主体,集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等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片区,配套建设红色停车场、红色影剧院、红色食堂等服务设施,将红色文化与生态、自然、民俗、城镇、景观等有机融合,推动形成红色旅游带动社区发展的大格局。用好绿色资源,提振发展后劲。采取“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模式,带动村(社区)农户种植方竹3500亩,建立公司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村(社区)居民树立保护生态的良好意识,端上绿色产业促增收的“金饭碗”;通过“党组织+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模式,建成存栏2000头、年出栏4000头的生猪养殖场两个,以集体经济公司代养生猪的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公司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

把创新基层治理作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织密一张党建引领的网格,推动共谋共治基层治理。建立“社区党组织—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党建网格服务体系,以社区干部挂包村(居民)小组、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分片联户、党员结对农户的方式,构建“有事找我”党员志愿服务和“我有服务”党员践诺承诺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和党员模范带动基层治理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自治组织,推动共创共建文明乡风。指导村(社区)党员群众自发组建居民发展议事会,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居民议事厅”,每月召集1次居民发展议事会议,组织村(社区)居民开展理论和政策学习、讨论社区事务,积极推动村(社区)居民“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有效化解基层矛盾、解决存在问题;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指导组建党员示范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乡风文明先锋队,制定乡风文明先锋队队员“访民情、搞卫生、推殡改、护生态、禁毒品、反封建、正风气、管治安、办实事、惠民生”10项职责,通过乡风文明先锋队每周开展1次政策宣讲和文明新风创建活动,以村(居)民小组党员群众主动参与、互评互看的方式,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把建好红色村庄作为改善老区人民生产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覆盖质量。着眼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彻底解决集镇照明、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环境美化、集贸市场等存在问题,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高村(社区)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为推手,将卫生保洁、环境共护纳入居民公约,引导村(社区)居民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聚焦旱厕改造、道路提升、市场秩序、排污设施、健康生活5项重点工作,建立专项整治常态化工作机制,以有序的生活秩序和良好的卫生环境,提升村(社区)颜值,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通讯员:黄 山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