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11-27 11:24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昭通市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市妇联”)从政策、培训、服务、保障等方面综合做好促进妇女就业创业、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等工作,妇女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技能培训促就业
2017年12月,彝良县妇女董武琼参加了市妇联组织的小儿推拿培训后,进入一家月嫂公司实习。因实习的月嫂公司新开了推拿馆,积累经验和财富后,她投资入股,收入增加了两倍。跟她有类似经历的,是昭阳区三甲村49岁妇女夏文莲。2018年5月,她参加了市妇联组织的月嫂培训后,成为了一名育儿嫂。后来,她又积极参加市妇联举办的催乳师、小儿推拿、泳疗师等培训。学成后,她在三甲村街上开了一个小儿游泳馆和推拿馆,带动自己的女儿和3个妇女一起创业。
面对农村妇女群众经济收入“长期靠产业、短期靠务工”的现状,市妇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理清务工底数、协调争取资源,面向全市有就业需求的妇女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着力提升她们现代农业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组织动员农村妇女踊跃参与家政、育婴、刺绣、藤编、缝纫等实用技能培训,开展扶贫培训3616期18.8万余人次;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招聘会603场,提供免费服务151.4万余人,成功介绍妇女就业57.3万余人。
能人引领帮致富
“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的超前意识和智能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给了我深刻的启迪。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和短板,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昭阳区伊清园养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撒艳红女士参加市妇联组织的考察学习后,侃侃而谈。10月11日至14日,在市妇联的带领下,她与其他19名昭通市女干部和女性人才,来到上海松江区学习。在上海市松江区妇联的安排下,她们倾听了讲座,参观了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学习了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连锁经营模式和创新技术等。撒艳红的公司是一家集黄牛养殖、屠宰加工、餐饮运营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公司。9月,在市妇联的推介下,她公司的肉牛养殖技术及系列产品产业链建设项目在云南省第五届“农行杯”云南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此后,她积极带动乡亲发展,多次组织养殖技术培训,先后培训320人。绝大多数乡亲在她的示范下掌握了养殖技术,140户走上了发展养殖的道路,80户自愿加入她的养殖协会,实现了脱贫致富。
近年来,市妇联发展多形式的妇女合作社和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鼓励女能人与贫困妇女结对帮扶、抱团发展。选派358名“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女能手外出学习考察,增强致富带头引领能力;扶持“巾帼脱贫示范基地”54个,创建“巾帼扶贫车间”27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5265户,带动2.5万余名妇女就业增收。
雪中送炭助创业
家住昭阳区旧圃镇锦屏村的吴俊美,拿着多年打拼的积蓄以及亲朋好友的资助,投资20余万元创立了九龙生态牧业有限公司。通过一年的辛勤耕耘,生猪出栏已由2009年的600头增加到了1200头。创业之初,在急需资金周转的情况下,吴俊美得到了昭阳区妇联和旧圃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依照“贷免扶补”政策得到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目前,她已成为全村的致富带头人,发展合作社社员30多户。她对社员实行先赊账养猪,待生猪出栏或母猪产仔后再付款;出资聘请专家为养殖户进行免费指导,调动了锦屏村农户养猪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近年来,市妇联积极争取“贷免扶补”政策,助推女性创业,帮助协调创业担保贷款9.1918亿元,已扶持4073人创业。
就近就业稳增长
市妇联积极打造“妇联组织引导、优秀企业示范带动、贫困妇女积极参与”的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巾帼扶贫车间28个,让4398名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解除了她们照管家庭、老人和小孩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有事做、有钱赚。2020年4月,带着妻子在外打工多年的周庆勇回到了家乡,到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巾帼扶贫车间上班,代理加工电子产品。鲁甸县妇联副主席张馨月说:“扶贫车间场地是免费的,周庆勇夫妻上班前还接受了员工培训。车间实行的是弹性上班制,夫妻俩可以自行选择上班时间和地点,方便照顾家庭。”有了安全的住房和稳定的收入,夫妻俩生活非常幸福。如今,他们的第3个孩子已出生了。周庆勇表示:“我希望扶贫车间做得更大更好,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