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全力做好赤水河云南段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工作

 2021-10-17 12:20  来源:昭通新闻网

珍稀特有鱼类保护是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昭通市强化日常监管,开展科研监测、鱼类增殖放流、栖息地修复,推进保护区建设,制定三个技术规程,全力做好赤水河云南段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工作。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分赤水河河源段和金沙江水富段两个区域,保护区河流流经镇雄、威信、水富3个县(市),流域面积1983平方公里。赤水河云南段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鱼类栖息地,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的主体,分布有鱼类59种,分属5目12科,占赤水河全境鱼类种类总数的50.9%。以定居性的冷水性激流底栖鱼类为主,其中昭通特有鱼类17种。

为让鱼类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昭通各级各部门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以下简称“珍稀鱼类管护局”)主动扛起赤水河流域保护源头责任,重点从五个方面全力做好赤水河云南段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工作。一是强化日常监管,配合做好禁捕工作。根据河道分布情况把保护区河道划分为18个巡护区域,聘请20名巡护员开展日常巡护工作,对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生态环境敏感性和村庄、交通要道等重点河段、重要区域进行重点监管。二是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推进社区共建共管。先后印制5万余份宣传折页、宣传册、宣传帽,在多个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争做护鱼人”“依法保护赤水河,献礼建党100周年”等宣传活动,制作了30余幅墙体标语、建立了50余座界碑。三是做好科研监测,开展鱼类栖息地修复。珍稀鱼类管护局在保护区重点河段进行鱼类、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栖息地生境调查;对鱼洞、簸笠两个小水电站拆除地段进行栖息地修复。四是开展鱼类增殖放流,修复水域生态。利用生态监测数据研判鱼类种群结构情况,科学开展增殖放流。2020年筹集资金42万元,增殖放流昆明裂腹鱼7.8万尾、金沙鲈鲤3500尾、云南光唇3.8万尾;今年筹集资金232万元,增殖放流胭脂鱼8.5万尾、岩原鲤16万尾、长江鲟3000尾、中华倒刺鲃11万尾、昆明裂腹鱼5万尾、金沙鲈鲤2500尾、云南光唇3.5万尾。五是推进保护区项目实施,不断提高保护成效。加强生态补偿项目实施,持续开展工程施工专项监管、水环境生态监测、渔业资源调查等工作。珍稀鱼类管护局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和保护区勘界工作并上报了有关成果。

为使赤水河云南段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珍稀鱼类管护局联合西南大学拟定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水域鱼类增殖放流技术规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巡护技术规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段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于10月8日起正式实施。增殖放流技术规程规定了保护区鱼类增殖放流的基本程序,实施主体为珍稀鱼类管护局,其他任何单位、法人及个人在保护区水域放流须征得有关部门同意。物种选择以保护区内的土著鱼类作为放流对象,禁止向天然水域放流杂交种、转基因种、外来物种及其他种质不纯的物种,物种必须由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认可的原、良种场站提供,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者子一代,对增殖放流的物种应进行技术鉴定与检验检疫。巡护技术规程规定了保护区巡护的原则、巡护程序、安全要求、巡护成果等技术要求,适用于本保护区的巡护工作。巡护内容包括日常巡护、稽查巡护、监测巡护,并对巡护方式、巡护时段、巡护频次分别作了规定。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程对监测准备、监测断面或样点设置、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声呐水声学调查、环境DNA监测等方面的监测方法作了详细规定,并规定了监测指标、监测时间和频次、断面设置、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监测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内容。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记者 陈忠华)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生物多样性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