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华诞 唱响百年”征文作品选 (128)祖父的心愿

 2021-08-20 16:5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的祖父是一名挑夫。他用扁担、箩筐给别人送一些山货到集镇上卖,或者送到更远一点的地方,从中赚一点脚力钱,维持日常生计。

就在祖父16岁那年,突然来了一个书生打扮模样的人,他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件长衫,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他见祖父坐在黄桷树下等生意,就让祖父跟他去取一包东西,并让祖父送到另外一个地方。祖父跟着那人,七拐八弯,来到一处破旧的房屋,取了4个箱子,沉甸甸的。祖父没敢问里面装的是什么,按照挑夫行业规矩,祖父也不应该问,而且那人很有可能不告诉他。

祖父想,只要有钱赚,管他什么东西,不把它搞丢了,挑走送到,对得起客人,这就对了。临走时,那人将几块光洋塞到祖父手里。3天后,远处传来稠密的枪声,祖父回想起有点后怕。听老人说,那是游击队在和敌人打仗,枪声一直响了两天多,祖父不敢出门。第3天,枪声停了,祖父这才出去揽活。又遇见那个人,说又要挑一批东西,送到原来那个地方。

祖父问,能不能再叫一个人陪他,祖父随后补充说,他有点害怕,两个人有个伴。可那人说“情况紧急”,祖父只好独自一人,把东西送了过去。又过了一天,枪声大作之后平静了下来,听说敌人被打败了。打了胜仗的游击队来到镇上,那个书生模样的人,指着祖父,对另外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当官的,说:“就是这个娃儿。”祖父不知啥意思,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队伍里的人就已把他围了起来,那个领导模样的人抓住祖父的手说:“老弟,感谢你!是你把弹药及时送到,我们才打了胜仗。”

从此,祖父在小镇出了名。

哪知一个月后,国民党军队卷土重来,把祖父唯一的住房烧了,原因是他曾给游击队送过弹药。祖父从此没了落脚之地,到处漂泊。除了当挑夫,有时也到别人家打短工、当伙计,经常寄居在别人家里,他恨死了国民党反动派。

祖父23岁时,听说日本鬼子要打进四川。镇上男女老幼同仇敌忾,有人出面组织发了大刀和长矛,甚至还有猎枪,说只要日本人敢来,人人都要杀小日本。那时,祖父正是壮小伙,背一口带环的大刀,威武雄壮,带一群人在街上巡逻。不知咋的,日本人没打进来。祖父逢人便夸口说,是他把小日本吓得不敢来的。

一天深夜,有人敲门,声音相当急促。祖父开门一看,有人倒在血泊中,后面有吵吵嚷嚷的追兵,响着枪声。祖父赶紧把他扶起来,那人说:“先不要管我,请把这张纸条送到西边那棵黄桷树下埋起来。”不久,那人就死了。这时房东过来,叫住祖父,因为有了以前给游击队送弹药房屋被烧的经历,房东怕了,死活不让祖父送。枪声渐近,远处隐约可以看见国民党反动派的影子,子弹从祖父耳边飞过,簌簌地响。他顾不得房东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硬是把东西送到了目的地。

虽然祖父躲过了追兵,但房东担心害怕,不愿意让他住了。祖父难以存身,只好带着祖母到处漂泊,以捡破烂为生,饥一顿饱一顿,过着流浪的生活。

待祖父返回老家时,早已换了一番天地。解放后,政府修建了公路,有了进进出出的汽车。祖父也不用再当挑夫了,他在生产队种菜。后来,祖父当上了民兵连连长,入了党,带着民兵修路,看着公路变得四通八达……耳闻目睹新旧两个社会,祖父觉得还是共产党好,他的心愿就是子孙后代都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祖父常讲旧社会的生活艰辛,讲新社会的幸福日子,祖父经常说的一句话:“共产党是为人民办事的,是真心对老百姓好的。”

祖父入党的时候,全国刚刚解放。他留下来的入党申请书草稿,是写在一个笔记本上面的,字迹模糊。我知道,祖父并不识字,也不会写字,这是他请别人代写的。虽然笔迹不是他的,但是却代表了祖父的心声,也代表了他对党的一片赤诚。这个发黄的笔记本是祖父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上面工工整整地写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服从党章,交党费,无条件地接受党分配的工作,执行党的决议,服从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不动摇不投降,不怕困难,为无产阶级及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到底……在申请书的末尾,祖父还郑重其事地补充了一句:“不仅我自己要求入党,而且我要教育我的子孙后代都要入党。我们全家人,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落款日期是195039日。

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山里吹起了改革之风。祖父承包了一片荒山,种上了苹果树,几年下来盖起了砖瓦房,用上了自来水。1991年的一天,祖父突然被镇上接去作报告,接他的人说:“战争时期,您为游击队做过好事,请您去讲讲。”

祖父老了,佝偻着身子,但脸上仍是大山塑出的特有的古铜色。祖父常常坐在那棵黄桷树下的大石头上看人来人往,眼里映着大山,心里装着大山。祖父去世了,临终时把父亲叫到床前,竭尽最后一口气说:“要教育子孙后代都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这是祖父的心愿。

作者: 杨治钊


审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杜恩亮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杜恩亮
标签 >> 文化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