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8-05 10:06日前,笔者从昭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为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应急处置工作,我市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18起,威胁1655人生命安全,因预警及时,处置得当,均未造成人员伤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昭通市地处我国西部南北向构造带南段,坡度陡,河流溯源侵蚀强烈,大部分地区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高发地带。目前全市纳入群测群防动态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3322个,其中滑坡隐患点2250个、崩塌隐患点787个、泥石流隐患点173个、其他隐患点112个,共威胁着21.9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昭通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后投入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26.89亿元,实施县级地灾详查项目12个,实施地灾治理工程386处,有效保护14.7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投入资金5.6亿元,补助因灾搬迁群众1.5万户,6万余人彻底搬离地灾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预警项目69处、普适性监测预警项目420处,提高了全市监测预警科技化水平,弥补了群测群防人工监测的不足。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聘请了4355名群测群防监测员,对地灾隐患点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排查,发现险情就采取敲锣、吹哨、喊话、大喇叭等方式,第一时间通知群众撤离。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至少有一名灾害信息员。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连续3年组织对11个县(市、区)150个乡(镇、街道)1402个村(居)委会2232名灾害信息员开展应急能力专项业务培训。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和监测预警设备的优势,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加大隐患动态排查。统筹自然资源、水利、气象、交通、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等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加强气象、地质、地震、水文等信息共享;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落实监测员到每一个隐患点,严格监控隐患点风险变化情况,及时预报预警;做好技防运行监测,充分利用已投入使用的69处专业监测预警、420处普适性监测预警仪器,持续提高监测效率,逐步做到隐患点“技防”监测全覆盖。同时,根据隐患点特点,采取结合防治措施,对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居民点,实行主动避让、易地搬迁;对威胁人口众多、财产巨大,特别是威胁县城、集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
不断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和应急值班值守。结合“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媒体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组织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让群众熟知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和安全避险场所。同时,为提升汛期地灾临灾处置能力和速度,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落实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发生灾情、险情第一时间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讯员 邓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