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7-16 11:05启航新征程,省委、省政府赋予昭通“建设脱贫致富示范区”的定位,是对昭通各级干部群众发出的动员令和冲锋号。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一、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聚示范建设的磅礴力量
放眼大局大势,建设脱贫致富示范区,我们完全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一是农业产业有基础。二是区位条件有优势。三是人口红利有潜力。
二、突出重点,精准发力,高标准建设脱贫致富示范区
把防止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高标准严要求建设脱贫致富示范区。一是线上线下相补充,坚决守住底线。强化“五个决不允许”“五个同责”纪律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后续扶持,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二是产业就业相结合,促进增收致富。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育龙头、建基地、延链条、创品牌、占市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3户、产业基地化率达10%以上、农产品加工比值达2.5:1,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突出技能培训、转移输出、创新创业,在稳岗、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确保农村劳动力、低收入家庭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分别达80%、85%、90%以上,推动劳动力大市向劳动力强市转变。三是美丽宜居相呼应,推进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分类实施,推动建设产村一体、产业整合、农旅融合、产居融合的美丽宜居村庄。强化资源整合,实施“四好农村路”“五小水利”“两污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卫生、公共文化等服务设施,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四是德治法治相促进,强化乡村治理。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村规民约,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的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三、把握原则,注重方法,推动示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协调
一是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坚持强志、增智、赋能相统一,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脱贫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破除“等靠要”等不良习气,依靠自身双手勤劳致富。二是坚持“短期增收”与“长远发展”结合。把发展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按照“近抓转移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以高度组织化为根本,构建政企长效对接机制,保障群众持续增收,同时守护好农村的绿水青山,确保长远能发展。三是坚持“点的示范”与“面的提升”并举。对标全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规划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产业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示范样板,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到2025年,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园3个、示范乡(镇)3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美丽村庄3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