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日报》“七一”特刊①丨传承红色展宏图 奋进征途写华章

 2021-07-01 07: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成立,追随党的脚步,昭通踏出了一个又一个鲜红的印迹:1922年,20岁的彝良人刘平楷,在北京求学时加入共青团,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昭通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昭通党支部成立后,星星之火在南高原迅速燎原。之后,昭通燃起革命的火种,昭通人成为中国革命的生力军,人文蔚起的昭通群星闪耀,党的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和新中国100位英雄模范之一的“人民功臣”罗炳辉将军,罗占云、李国柱、苟悦彬等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初心不改,成为昭通人民的骄傲。

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集结威信扎西,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作为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完成,“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5月,中央红军红九军团再次经过昭通,从巧家树桔渡口巧渡金沙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接过历史的重任,一路艰难前行,终抵胜利彼岸。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途经昭通,展开了乌蒙回旋战,红色基因再次燃遍乌蒙大地,成立了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革命烽火生生不息。

雄伟的乌蒙山、奔腾的金沙江、勤劳勇敢的昭通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革命。解放大西南、乌蒙山剿匪等战役,昭通从未缺席。

岁月见证了昭通的荣光,只争朝夕的过往只是序章,崛起的昭通不断续写华章。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昭通大地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大变革——1950年,昭通解放;1956年,基本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8 年,昭通拉开了改革开放帷幕;1979 年土地下户,1984 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1 年,撤地设市;2004 年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开工建设,2011年正式投产发电,之后,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相继建设;2020年,昭通脱贫出列,“十四五”规划大幕初启,古老的昭通大地迈入发展新阶段。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云岭大地,昭通抓住机遇,大力改革体制机制,兴学兴产,改善民生,对涉及百姓生产生活的领域全面改革后,经济稳步复苏,社会明显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福祉不断完善。

百年梦想,砥砺勇往。昭通抓住撤地设市、内昆线建设、渝昆高速公路建设、渔洞水库建设、金沙江水电开发、脱贫攻坚等时代发展契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优势农业,推进城市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昭通阔步前进。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浩荡春风拂来,昭通山更绿水更清,经济稳中有升,社会长足进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生态产业持续发展,工商业飞跃发展,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座巨型水电站屹立昭通,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壮阔起航,县县高速公路逐步贯通,县县通高铁步履强劲,昭通成为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国家一带一路和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以及内陆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南北大通道。

山河壮美,可期可待。2.3 万平方公里的乌蒙大地上,昭通人民团结向上,历史催生繁茂的果实,自然与人文相遇,昭通从一座山区小城,逐渐走出大山,奔向现代化,成为一片物产丰美、资源富庶的土地,成为一方海纳百川、投资兴业的热土。

跃上群峰看昭通,勇立潮头的昭通,经济向好,社会安定,民生喜乐,驶入全国、全省发展的“快车道”。

春风漫卷乌蒙,风云激荡昭通。立足高原,放眼苍穹,走出大山,走向远方的昭通,明天会更好!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明)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百年路 昭通巨变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