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记者云南行丨“五子登科”真的很“甜”

 2021-05-25 09:28  来源:云报客户端

华溪,是彝语里“花絮”的意思,代表花林繁茂,溪水长流。5月,正是华溪柑桔树大量结果的时节,一排排齐整的果树绿意盎然,果实挂满枝头,溪流潺潺绕着村里的田埂流过。再过1个月,国内最早成熟的柑桔将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国家。“嚯,小桥、流水、果园都备齐了,这就是世外桃源吧。” 5月20日,中外记者来到玉溪市华宁县华溪镇甫甸社区下拖卓村,这里是一个柑桔产业欣欣向荣的汉、彝杂居村。听说每年有几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果客商一到柑桔成熟季就“侯”在村口等着收购,大家忍不住一探究竟,这里的柑桔有多“甜”。

在村广场,一只微笑的胖柑桔“朵洛” 吉祥物吸引大家掏出手机拍照。“小‘朵洛’出生在曲江河畔,从小喜欢泡温泉、吃柑桔,后来就变成了黄色的可爱胖小子。”彝族讲解员介绍,“朵洛”是甜的意思。可是曾有俗语说:“有女莫嫁甫甸村,又苦又穷过不成,眼看江水东流去,地种红薯无收成。”

下拖卓村的“朵洛”吉祥物

下拖卓村的柑桔林

如今,甫甸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的生活真是甜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华溪镇探索柑桔种植,早熟、优质是华溪柑桔的主要特点,比全国其它柑桔产区提前40-50天成熟,且果肉细腻多汁,在柑桔水果市场上形成“人无我有”的绝对优势,曾获得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唯一金奖。近年来,当地结合推进农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以党建引领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打造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省级美丽乡村范本。截至2020年,华溪镇柑桔种植达3.2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75亿元,形成了极具优势的“一镇一业”。

老挝巴特寮通讯社的驻华通讯员冯蒙尼·菲萨莫纳听得津津有味,她认真地记录下当地的“柑桔发展经”。她说,虽然在中国生活了多年,但这是第一次到访一个以水果产业为支柱的乡村。在老挝,柑桔通常个头小,皮很薄。由于老挝土地十分精贵,果树大多长在山坡上,规模不大。“村在果林中,果林富了村。” 她观察到,当地人不仅重视产业的发展,更重视村容村貌和柑桔的延伸价值。行走于“掩藏”在柑桔树中的科技长廊里,又“不小心”路过供给游客休闲的森林烧烤屋,冯蒙尼不禁称赞这些充满幸福感的乡村布局。

巴特寮通讯社驻华通讯员拍摄柑桔

这几年,甫甸社区充分利用华溪镇柑桔种植农村党员实训基地,示范带动柑桔新品种引入、试种和推广,大力开展柑桔种植技术培训,带动新品种引入、试种和推广。辖区内合作社、企业等大量收购周边柑桔鲜果,解决了以路为市、群众卖果难、卖果远等问题。现在,华宁柑桔在全国果商圈子里几乎无人不知。

内蒙古索伦嘎新闻中心记者与当地讲解员合影

“栽了桔子,赚得票子,盖起房子,供出才子,买回车子。”这句在甫甸社区广为流传的“五子登科”顺口溜逗笑了来访的记者们。泰国媒体人陈慕筠的泰语小名“Sompan”正好是“柑桔”的意思。望着满眼的果林,她便和朋友们分享名字的来历:“我出生那会儿,姐姐不吃其他水果,独爱柑桔,父母就给我起了这个小名。我要把这里的柑桔邮寄给普吉岛的姐姐也尝尝。”

除了柑桔,西瓜也是这个季节下拖卓村的“网红”产品,在当地供不应求。坐在亭子里品尝着现切的西瓜,内蒙古索伦嘎新闻中心的记者木其尔满足地说:“ 甜!要是生活在玉溪,保准经常来打卡。我要多吃几口,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来源:云报客户端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继续奋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