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托起靖安新区群众“幸福梦” ——靖安新区就业工作纪实

 2021-03-01 10:2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是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其后续的扶持发展工作更是实现“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靖安新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也是体量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工作区。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的闭锁,使得搬迁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劳动技能较弱,部分群众由于照顾家庭无法脱身进行全劳动力就业,各种原因导致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成为难点。如何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持续能发展”,市、区人社部门和靖安新区统筹兼顾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围绕民生之本,通过大量的研究,提供分层次、按需求、有组织的就业服务,以“加强培训、转移外出就业”为主要抓手,以“鼓励自主创业、建设扶贫车间和农业基地”为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后续发展需求,走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的“靖安新路径”。

扛责任显担当 就业服务“妈妈式”

昭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靖安新区高举“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旗帜,秉持“群众在哪里就业,服务就跟到哪里”的服务理念,充分认识就业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持续能发展”的核心关键,在靖安新区建房初期就在施工用房内组建“昭通市人社局就业创业扶贫工作站”,超前谋划和开展人社行业扶贫工作,人社干部把“脱皮”换群众脱贫当作动力,死守“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的底线,勇攀充分就业的高线,把就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立足群众就业需求,有针对性的实施分类帮扶,有效促进易迁群众实现充分就业。

靖安新区欢送224名群众乘坐免费大巴车到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务工。

在上级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市、区人社部门坚持把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作为事关脱贫攻坚胜败、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一招,扎实推进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转移就业,通过建立运转就业创业工作站这一抓手,形成靖安新区“六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互建互联的就业服务保障机制,支持建立以149个楼栋长、25个就业扶贫信息员为成员的社区就业创业工作站,明确网格责任,锁定网格服务对象,为群众提供“妈妈式”服务;建立了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重庆为主的46家人力资源公司、企业参与的靖安新区劳务协作群;组建1个社区劳务公司、1个培训学校、搭建1个劳务招聘市场,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就业需求。累计开展引导性培训1206人,实施技能提升培训3147人;利用电话、短信送岗40156条,发放就业服务日历9000余份。

协同工青妇群体组织、社工自愿服务等群体开展“四点半课堂”“老人之家”及务工暖心工程,定期入户开展留守人员关爱,并将在家人员的生活状况通过楼栋微信群实时推送,确保群众外出务工安心;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与楼栋长月追踪交流制,让群众外出务工暖心。

战疫情稳就业 易地搬迁“稳得住”

产业培育非一日之功,市、区人社部门和靖安新区结合现有实际,精准定位,把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群众增收致富最“短、平、快”的渠道,通过组建转移就业专班,密织就业服务网络,开展精准的岗位推介、个性化的创业扶持、订单式的技能提升,举办大型招聘会12场,专场招聘会28次,扶持创业446人,实施技能提升3147人,向外转移就业10256人,派出稳岗护岗56人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靖安新区暂停了所有的线下招聘活动,利用电话开展“户户通、人人清”逐一摸清搬迁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培训意愿,对疫情高风险区回流务工人员实施走访,对重点人群进行24小时监测。积极发挥靖安劳务协作工作群的效能,收集复工复产信息,把群众的就业意愿与收集的岗位信息进行双向匹配,利用云MSA短信送岗平台、大喇叭、电话、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将岗位信息、出行时间、出行方式、防控须知等信息传递给群众。协调卫生院上门体检,开启第一天发布“点对点”“一站式”信息,第二天就组织外出的高效转移输出模式,靖安首批外出务工人员乘坐免费大巴踏上返岗行程,累计包大巴出行42车次1050人,组织拼车出行2015人,组织乘坐火车3152人。

昭阳区靖安镇北顺村的周崇芬于搬到靖安新区思源社区,因搬出地无合适岗位加之行动不便,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也无法外出务工,周崇芬搬迁前未就业。家里3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和周崇芬本人一年6000元左右的医药费只能靠丈夫一人外出务工获得,生活压力大2020年3月,易地扶贫搬迁到靖安新区后,经靖安新区劳动力转移中心推荐岗位,周崇芬于在靖安新区电子厂务工,月工资2000元左右。 周崇芬感动地说:“政府免费给我们住新房子,环境好、条件好,人社工作站的同志还上门推送务工岗位,针对我这种腿脚不方便,重活干不了,又不能外出务工的情况,帮我解决了大难题,政府政策太好了。上班风也吹不到,雨也淋不到,冬天还给我们买了空调。感谢党,感谢政府!”

支持扶贫车间发展 群众就近“当工人”

靖安新区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盘活空置园区房屋,新建标准厂房,落实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条件,组建产业就业工作站,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配建扶贫车间8.1万平方米,已建成的2.5万平方米扶贫车间及老办公楼改造的扶贫车间0.4万平方米。采取房租“五免五减半”,积极实施扶贫车间吸纳奖补、物流补贴、以岗代训等普惠政策,利用较低的电价、一站式的企业入住服务及“一企一策”的灵活招商政策优势,引进立时电子、三江科技手机保护膜加工、君子兰服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5家,可提供用工岗位2800个。为了助力企业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同步推进,组建了服务企业的人社后援队,针对企业开展定单定岗式岗前培训,为企业用人提供后援保障。同时,为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群众就业激情,为企业定制匹配“以岗代训”,实行扶贫车间稳岗联络员制度,稳岗联络员公示牌在每个车间进行张贴,指定专人负责帮助企业开展企业与员工的矛盾化解、企业涉及的行政事项代办对接等服务。

针对因照顾家庭、超龄等原因,难以适应企业化管理的群众,积极引导电子生产企业实行“外发单”“钟点工”方式灵活吸纳368名群众就业,实现工作、顾家两不误。使安置区许许多多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现了有事做、有活干、有钱赚,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群众通过培训有组织地到蔬菜基地务工。

2019年11月,大关县上高桥乡龙保村的郭萍于搬到靖安新区。搬迁前,郭萍因在家照顾小孩,无法外出务工,一直没有收入,只能靠丈夫外出务工糊口。2020年2月,郭萍搬到靖安新区后,经新区劳动力转移中心推荐岗位,在扶贫车间电子厂务工,月工资2000元左右。郭萍说:“搬来靖安新区就能上班,我能照顾小孩,又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一个月赚的钱也够一家人一个月的开销。没有政府的关怀,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培养新型农民 务农增收“抱成团”

昭通市、区人社部门和靖安新区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生产自愿及实际,着力解决从“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的过度性问题,依托已建成的马铃薯基地3万亩、蔬菜食用菌大棚3000个,香葱基地980亩,根据用工单位用人特点和需求,积极采取基地+工作站+社区+群众的组织链条,开展大棚管护、田间种植等专项技术储备培养,为本地农业企业发展注入技术支持。按季节、按社区组建劳务队,由工作站派出稳岗专员带队下地劳作,一方面解决由于群众个体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不好管、管人不到位,受季节影响人员难统一的实际问题,同时,解决群众不知道怎么做、做了得多少的顾虑,累计派出58人次的稳岗护岗队伍,帮助859名群众灵活就业;积极与新疆、青海等地种植大户取得联系,组织群众赴新疆、青海等地摘枸杞、辣椒尽可能解决农业季节性影响给群众带来的周期性就业问题,延长只能“种地”这部分群众的务工时间,增加他们的务工收入。

鼓励扶持创业 群众就近“当老板”

易地扶贫短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长远谋划是要实现群众得到全面发展,靖安新区把商贸服务作为安置区功能配套的刚需,通过商铺配建、鼓励地摊经济、夜市经济作为培养示范带头人的载体,配建底商4.8万㎡,利用庞大的人群聚集优势,通过资产营运的方式,实现搬迁户股金分红,增加群众受益的同时又增添安置区烟火味。目前,入驻各类商户或企业317户,带动就业512人;为鼓励易迁群众低成本创业,让他们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大力推行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设置5万平方米的新区“美食广场走廊”“临时农贸市场”“儿童乐园”等创业项目,成立群众创业服务中心,把技能提升培训与创业辅导有机结合,引导群众实行小项目家庭制、大项目合伙制经营,累计带动446户576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创业就业;依托恒大援建蔬菜大棚实行“承包到户”“合伙共营”模式鼓励427名群众参与基地创业,实现因照顾家庭、超龄等原因难以接受企业化管理的群众有业可扶。

目前,靖安新区农业、工业、商贸业互相补充,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服务网格化脉络清晰,搬迁群众就业率达95.13%,顺利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持续能发展”。

积极组织转移输出 他乡务工“能致富”

2021年1月,面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昭通市人社局靖安就业创业扶贫工作站提前谋划,精心构思,率先开展春节后就业意愿摸排,依托社区就业服务网格开展在家一人摸排一人、返乡一人摸排一人,同步开展就业服务,为春节后群众就业工作奠定基础。

群众在附近工地就近务工。

春节前,靖安就业创业扶贫工作站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这一有利时机,发动社区就业工作站、就业扶贫信息员、就业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开展返乡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工作。通过楼栋不漏一户,到户不漏一名劳动力的工作措施,全面摸排易迁劳动力的所思所想,掌握易迁劳动力春节后就业意愿,积极动员易迁群众节后外出务工。

通过靖安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服务中心、各县区工作站、各社区党委(支部)、楼栋长、就业扶贫信息员的大力宣传,积极动员,在群众中营造了想就业、愿外出的浓厚氛围。目前,靖安新区已摸排就业意愿4329人,有2218人意愿回原就业单位就业,有501人意愿到“长三角”地区就业。149栋安置房楼栋、小区公示栏等醒目位置张贴《务工动员令》507份,做到了动员宣传全覆盖。

靖安新区产业就业办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意愿,坚持“培训的目的是就业创业”这一目标,按照“学为所用”的原则,在掌握了拟培训人员近期是否外出务工,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返乡时间、务工地点、途径地点、乘坐交通工具、同程人员等情况和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开班工种、培训课程教材、培训教师选择、培训过程监管。通过对培训对象、过程、结果的全程管控,不断提高新区易迁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春节后外出就业创业提供技能支持。

从2021年1月下旬以来,靖安新区按照一天组织2场,每场次30人的计划,由工作站牵头组织,邀请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管委会)分管领导、外出务工能人、社区就业工作者、人力资源公司、未就业劳动力代表等参加返乡群众座谈会,外出务工能人就业创业经验事迹分享。人力资源公司合作企业及就业务工优惠政策宣讲,产业就业优惠政策的介绍,进一步动员易迁群众外出务工就业,帮助易迁群众增强“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幸福生活靠劳动创造”的就业意识。

近期,靖安新区依托靖安劳务招聘市场及对外输出协作群,新引进云南昭通-浙江嘉兴就业扶贫工作站、云南外出就业智慧服务平台靖安服务站、浙江企业直招靖安新区服务中心,分别与9家劳务公司达成“点对点”劳务输出协议,可覆盖浙江、广东、安徽、江苏、昆明、重庆、江西等地200余家企业,为群众外出务工提供“点对点、一站式、妈妈式”服务,凡是有意愿外出的群众均可到劳务招聘市场进行登记。务工群众出发前与企业签订保障协议,一旦有纠纷工作站将按照协议内容为群众维权,保障外出群众务工权益。

截止2021年2月22日,靖安新区举办大型招聘会2场,依托劳务招聘市场开展常态化招聘,实现春节返乡劳动力转移输出2448人返岗率占比81.5%,点对点输出1438人,组织乘坐免费大巴675人,新增转移163人。

通讯员 董程鹏 龙泉 赵连杰 文/图

审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陈允琪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刘静涛
责任编辑:陈允琪
标签 >> 民生 感党恩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