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02-04 09:56在笔者看来,这样道理那样道理,落不到实处都是空道理,只有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才可能创造奇迹,推动事业蓬勃发展。
然而,在一些地方,务虚不务实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重痕迹轻实效。一些单位和部门偏重于务虚的东西,重视所谓的书面“痕迹”,轻视实际效果。如某单位要求职工写学习文件的心得体会,这本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搞得有些形式主义了,是按“级别”要求字数,达不到的视为不过关,达到的“放马过人”,至于内容,有的是他人代写,有的是网上下载,有的甚至是胡编乱造,字数达到就了事。二是脱离特点机械借鉴。一些单位和部门脱离自身的行业特点,机械借鉴“经验”,放下手里的工作,搞一些对本行业毫无用处的活动。如某单位要求职工进行社会调研,题目自行斟酌,范围不论远近,一些人便借机不上班,上门办事者经常找不着人办事。三是只查找不整改。一些单位和部门征求意见既广泛也深入,遗憾的是“劳民伤财”后就没有了结果,问题永远是问题,没有边查边改,对工作毫无促进。四是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只动嘴不动腿。有的领导下基层开展察民情活动,随便听听汇报就发指示,要求基层干部必须这样或那样,接着讲一些不着边际的高深理论,基层干部根本听不懂,似乎他很有学问,其实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五是装装样子,内心抵触。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活动”只是装装样子,内心深处则是抵触。有的领导极不情愿地按要求搞一些“点到为止”的活动,不求实际效果,在例会上说出的“心里话”让人一听就“言不由衷”,连他自己都没有起码的认识和决心。
学习文件精神也好,搞社会调查也罢,若不紧扣中心工作,就会坐而论道、无的放矢,于事无补。
干事业,求真才是思想之根,务实才是工作之本,解决好思想问题,才可能解决好务实问题。我们转变工作作风,就要化虚为实干起来,真抓实干才会蔚然成风。
李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