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0-09-10 15:57本该成为一名陆军军官的戈石荣成了一名数学老师。
戈石荣老师1980年毕业于昭通市一中高中部,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云南陆军学校。然而,鬼使神差的他突然想改专业,后来被省招办调整到昭通师专数学系学习。
从一所军校转到师范专科学校,这个跨度实在太大了,让关心他的人和他自己都有着莫名的失落感。而且,师专毕业后很快就被分配到贫困山区炎山中学教数学。
说起来,戈老师原本对教书是不太感兴趣的,后来喜欢上了教师这一行,缘于一次生病。那次,他重感冒躺在宿舍输液,学生们听说后,全都去看他,问长问短、端水送药,还有学生捧了一束野花送给他,有的女生甚至留下了眼泪。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睛关切而焦急地看着他,仿佛生病的不是他们的老师,而是自己的亲人。戈老师被那一抹抹眼神深深打动,像被电流击中一样,对学生产生了磁铁般的亲近感。
山区学生太淳朴、太可爱了,每当自己对教学感到烦躁时,学生们那抹眼神就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不能对不起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们。此后,戈老师立志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他深深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一教就是一辈子。
在炎山工作那些年,每月只领40多元工资的戈老师,看到有些学生由于太穷买不起作业本时,他就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给学生买作业本和文具。
有一个叫秦绍涛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没有钱报名参加高考,借又借不着,急得团团转。戈老师毫不犹豫拿出100元钱让他去报考。那个年代,100元可是他两个月的工资啊。那孩子考上了大学,后来参加了工作,最后又辞职做生意,现在虽然很有钱,但他一直记得戈老师的恩情,经常和戈老师保持着联系,还把戈老师当好朋友!
1988年,昭阳区一中质量下滑,高考无人上线,社会上看不起一中,上级批评一中,学校班子被调整,学校走入低谷。
正是那年,戈老师从炎山调到区一中,从初中到高中,从一般教师到副校长,至今32年,从未离开过讲台。校长有事或者出差时,都是戈石荣老师主持学校工作,同时还要上好自己的课。
为了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新班子百废待兴励精图治,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校条件太差,没有打印机,他们几个领导通宵达旦做规划、定制度、拟方案。整理材料时坐不起就蹲着,实在蹲不起就跪着,整理完材料天都亮了。
本世纪初,社会上刮起一股所谓减轻学生负担的风,不布置作业,不辅导学生,只把重点放在课堂和考试上,导致许多名校教学质量下滑。当时,市二中、实验中学停办高中,区一中也曾动过停办高中的想法。戈老师力排众议,坚决反对停办高中,并积极提出建议,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征地90亩,建了教学楼、学生公寓,调整进了一批优秀师资充实队伍,扩大了学校规模,一步一步提升,使区一中教学成绩一步一步逐年上升,社会声誉越来越好。
同事们说,戈老师是一个关心同事,心地善良的人,抓教学很在行,数学课特别受欢迎。
2005年,教育局又从鲁甸、彝良、永善等各县抽调了十三位骨干教师到区一中。这些老师初来乍到,住房、孩子读书等都面临很多困难,其中有九位老师的孩子找不到小学读书。为了稳住教师不致流失,为他们排忧解难,戈老师极力奔走、多方协调,最后得到了区三小的支持,同意接收9个孩子去三小入学。几年过去了,当年的9名小学生都陆续考取了大学。
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使新来的教师对学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一直是学校的骨干,成为学校的顶梁柱。
戈老师一视同仁,非常关心、关爱、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对他们在业务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对那些远离家乡的年轻教师,戈老师经常带他们聚会交流,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如果有老师在生活或家庭中遇到困难时,戈老师会尽力提供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于教学特别突出的教师,戈老师会给他们营造成长环境,培养、推出、扩大名师的影响力,为学校培养出一大批省、市、区级名师。
小俊和小武曾是戈老师所教高中班的两个调皮鬼,经常逃学、打架,家长管不住,索性主动说不要孩子来读书了。为了不让学生在学业上半途而废,戈老师多次家访说服家长让孩子继续读书。1990年,两个孩子用刀伤人被派出所抓去要严加处罚,戈老师亲自到派出所担保把人领了出来。派出所要求戈老师保证两个学生随叫随到,他冒着风险答应了。戈老师说,十三四岁的孩子心智不全,为了孩子能改过自新走上正轨,冒再大的风险也不能怕,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在,这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一个在教育部门工作,一个在乡镇政府工作。
在课堂上,戈老师是挥洒自如、理性严谨;下课后,他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敢拍着他的肩膀喊“老哥(戈)”。学生给老师起绰号并直呼其名,这位戈老师不但不生气还非常开心。他觉得这是学生亲近、信任自己的表现。对于戈老师来说,与学生没有代沟、没有隔阂,平等交流才是工作中最爽的事情。
2018年,由于兼任教学副校长,戈老师所教班级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试的成绩都有所下滑,戈老师压力很大,为了迎头赶上,他就利用空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补习。最后,在他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高考成绩出来后,戈老师所教班级成绩平均分全校第一。戈老师既是副校长,同时也兼着年级组长,他管理的208班有50多个学生, 50多个上本科,其中一本上线率20个,教学成绩尤其显著。
戈老师最得意的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8年来,从未离开过讲台。
平凡的教学工作中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但它却是戈老师深爱着的事业。1999年的毕业季,学生站成一排与戈老师挥泪告别,让他感动万分。学生毕业后,还经常与戈老师保持着联系,在戈老师生日时,大家会相约为他送来鲜花和祝福。
戈老师认,作为管理教学的副校长,要维护领导权威、维护集体利益,要协助校长管理教学、协调各部门关系、化解领导与教师间的矛盾、了解每个班级每个老师的教学情况。学校要重视基础设施和教育管理,任何教学都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因人而异。班级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课改不能搞一刀切,未经实践过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教学教研因学生而异,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展现老师个性教学才能异彩纷呈。
戈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讲民主,宽严并济,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2018年女儿高考志愿填报时,戈老师在昆明参加高中新课程培训不能回家,孩子边哭边自己填报志愿,每每想起这件事,戈老师都觉得非常对不起女儿,在孩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却没能在身边。戈老师的女儿戈韵秋得益于父亲良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后考起北京外国语大学,后又在香港大学读研究生,现在在云南大学教英语,也成了一名教师。
戈老师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1次获得区级优秀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组织过市级教研课题,2018年被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工会评为“云南省师德标兵”。
戈老师常说,面对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睛,所有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也许就是他一天也不愿离开讲台的原由吧。
(通讯员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