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红色·走进赤水(67)丨威信县委副书记赵红: 让红色文化更浓郁 让流域生态更美好

 2020-09-01 09:4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扎西会议会址

扎西会议会址

磅礴乌蒙山,延绵赤水河。为打造“中国最美丽的河流”的最高目标,作为赤水河上游之威信,坚持以生态修复为己任,拆房屋、建河堤、穿绿衣、减排放……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首赞歌。威信县委、政府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带领45万威信儿女艰苦奋斗,用行动书写下了无愧于时代的生态华章。

改造后的扎西红色小镇新貌

记者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众所周知,威信县具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请问,在彰显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方面,威信县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些什么规划呢?

赵红:威信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6℃,森林覆盖率达43.31%,林木绿化率达57.56%,是夏季避暑胜地。威信人文底蕴深厚,拥有挑花、刺绣和苗族蜡染、服饰、芦笙制作等非遗文化项目目录;有国家级文明村两个、省级文明村4个;水田湾子苗寨入围中国首批传统村落。也有天星国家森林公园、大雪山原始森林、观斗山石雕等自然景观景点。

威信还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长征经过威信发生的许许多多生动故事,花房子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扎西会议会址、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红色广场、扎西会议纪念馆等都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厚重的红色文化遗产。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扎西会议的准确定位,让威信县委、政府在下步发展上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威信县始终坚持把红色作为全县最靓丽的一张名片,深入挖掘扎西会议深刻红色文化内涵和红军长征的历史印迹,大力开展文物修复,厚植红色文化载体。投入近2亿元打造扎西红色小镇和成功创建扎西会议纪念馆3A级景区。依托全市红色教育基地扎西干部学院,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打造形成以“扎西会议”为主题的红色教育课程和以革命历史遗迹,红军长征精神为内涵的教育课程体系,突出红色旅游的带动作用,培育形成一批红色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将红色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旅游要素开发中,高标准研发党性教育相关旅游商品,逐步形成威信党性教育产品体系。2019年,县内接待旅游人数达385万人次,今年1-7月,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县内接待旅游人数达141万人次,红色扎西知名度逐步提升。

下一步,威信县将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扎西会议”的定位,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传承红色文化。聘请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所高起点、高质量编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扎西会议核心区块建设规划,大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建设,重点建设好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类主题功能区。围绕打造党性教育基地为目标,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打造一批精品党性教育示范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扎西会议”故事。以“美丽县城”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扎西红色小镇建设运营和扎西会议纪念馆4A级景区创建,重点抓好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花房子会议会址、庄子上会议会址、长征纪念广场、红色扎西大剧院、文化馆、博物馆、红韵山歌特色小镇等一批重点核心项目建设。

近年来,威信交通建设提速,高铁开通运营,高速即将通车,威信到昆明、成都、贵阳、重庆、毕节、宜宾等周边城市通行时间大幅度缩减。为增强与周边城市协调对接创造了条件,我们将以红色文化和交通相连为纽带,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和红色文化交流,促进相邻革命老区融合发展。依托威信县优良的生态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浓厚的红色革命文化,将红色旅游与生态康养相结合,面向覆盖川滇黔渝及全国市场,打造2000亩滇东北最具情怀的休闲康养中心,积极推动旅游产品转型。拓展深化“一部手机游云南”威信板块内涵,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切实提升威信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扎西红色小镇新貌

扎西红色小镇拓印的毛泽东长征诗

记者:威信是昭通市首批脱贫摘帽的县,长征精神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有没有一些典型事例?

赵红: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是红军长征精神的写照,已经深深地浸润老区的红色热土,根植在广大老区人民的血液之中。威信县按照市委“133”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目标,打响脱贫摘帽“百日会战”,全县近万名干部职工闻令而动、尽锐出战,盯到村、抵到户,打赢了一场场攻坚战,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在实践脱贫攻坚“走遍千山万水、访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万计”“五个千万”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干部:双河苗族彝族乡人大主席团副主席杨祖辉,抛妻别子,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双河苗族彝族乡双河村党委书记杨学奎,在带领村干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时,突发疾病去世,他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脱贫攻坚战场上;县司法局副局长李永春,是麟凤镇斑鸠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因积劳成疾,突然晕倒在村委会办公室,再也没有醒过来;麟凤镇党委组织委员王丽,带着母亲,背着几个月大的孩子,脱贫攻坚全家齐上阵……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他们始终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用共产党人的真诚乃至生命,托起了脱贫的底,温暖了群众的心。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诠释了扶贫干部的担当和情怀,实现了群众工作和脱贫攻坚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

扎西河在二龙抢宝位置并入赤水河

两合岩天险

记者:扎西河是赤水河的重要支流,听说为了保护赤水河,威信县已经拆除了几座小水电站,接下来在赤水河保护中还会有哪些大动作?

赵红:赤水河威信段起始于扎西镇石坎社区二龙抢宝,流经扎西镇河口村,水田镇河坝村、水田村、龙洞村、香树村,从水田镇香树村河底流出县境。主要支流有扎西河、石坎河、沙坝头河、苦猪河、倒流河,覆盖威信县扎西、水田、双河3个乡(镇)。赤水河威信段干流长17.3公里、支流长103公里,流域面积477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34.07%。

在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上,威信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赤水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批示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的批示要求,以及省、市领导调研指示讲话精神。聚焦“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定位,制定了《赤水河流域(昭通段)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威信县任务分解方案》,编制了《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九大攻坚战”为抓手,坚决扛起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政治责任。一是深入实施小水电站拆除清退整治攻坚行动,威信县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8座,目前,8座电站拦河坝均已拆除。其中,4座电站厂房已拆除并完成覆土修复,1座因厂房可改造为村民小组活动室保留外,其余设施设备均已拆除,3座电站厂房也会在计划时间内拆除。二是深入实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采用“投、融、建、管、运、维”模式先行在赤水河流域3个乡(镇)建设垃圾热解处理场5个,县城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待初验后立即投用,其余乡(镇)垃圾处理场将于今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三是深入实施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已启动日处理3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及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项目,建成投用第三水厂,有序推进扎西河综合整治工程及县城污水收集管网扩建工程建设,推进双河乡、水田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高质量编制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18—2035)》,尽快启动流域内3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工程。四是深入实施矿山整治修复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免蒸免烧新型环保砖项目建设,抓好矿山弃渣、建筑垃圾等固废有效利用,完成生态修复工作,全面增强流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改善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五是深入实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县城规划区生猪禁养整治行动,强化畜禽养殖大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猪集中规范养殖。六是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竹还果攻坚行动,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推动河域沿岸土地还竹还果、还林还草。目前,全县已种植方竹45.2万亩,同步建成猕猴桃、魔芋、蔬菜、柿子、桃子等一批基地,其中扎西、水田、双河3个乡(镇)共种植方竹8.6万亩,还将实施15万亩;实施退耕还林13.2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7年的41.3%提高到47.36%。七是深入实施禁止非法捕捞攻坚行动,强化组织、人财务、机制和执法保障,加强氛围营造,切实杜绝非法捕捞行为的发生。八是深入实施流域内禁养区、禁建区评估调整攻坚行动,全面清理整顿红线范围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坚持杜绝增量、消除存量,已划定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共6个,划定面积为377.38平方公里。赤水河流域(威信段)干流、支流共涉及禁养区面积119.66平方公里。依法严厉打击侵占河道、填河造地、非法采砂、工程弃土、机械占用河道等行为,加大巡河护河管河力度,扎实开展“清水行动”“清四乱”。九是扎实开展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编制完成《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按照“1+N”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高质量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建设,积极推动旅游产品转型。

红军纪念碑

威信县城正在改造中的扎西河堤

记者:威信县是革命圣地,又是云南省森林覆盖率比较高的县。应该说红色和绿色是威信的特色,在让红色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县委、政府有哪些打算呢?

赵红:县委、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源头防治、标本兼治,严把项目准入门槛,推进“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持续治理扬尘污染。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河长制”,深入落实第四轮“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抓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开展南广河高田、罗布、旧城段中小河流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屏障。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做好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红线”划定工作,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全面完成中小水电站清理整顿,扎实抓好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交出威信答卷。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利涛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