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4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成功实践

 2020-02-22 16:3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把每一分钱和每一份力都用在刀刃上

——镇雄县4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的成功实践

近日,笔者从镇雄县扶贫办获悉,截至2019年底,镇雄县累计出列134个贫困村、脱贫90911户435733人,贫困村减少至101个、贫困人口减少至27186户12227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9.26%。

县城夜景(李东旭 摄)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属全国革命老区县,是云南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国土面积36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街道)254个村(社区)528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70万人,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面对人口基数大、县级财政穷、基础设施弱的实际,镇雄县是怎么取得如此业绩的?
据镇雄县的汇报资料显示,镇雄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役中,主要进行了七个方面的成功实践,真正做到把每一分钱和每一份力都用在了刀刃上。
“五精准五解决”转移就业“富口袋”。镇雄是人口大县,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镇雄县采取精准摸底解决“底数不清楚”问题、精准培训解决“实效性不强”问题、精准转移解决“组织化不高”问题、精准服务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精准推动解决“作风不实”问题的“五精准五解决”工作方法,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把人口压力变成脱贫动力。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镇雄县把就业培训资金与转移工作经费进行“打捆”,变“结业就报账”为“就业才报账”、变“在家培训”为“在岗培训”、变“意向培训”为“定向培训”,推进就业培训与定向输出一体化发展;为了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镇雄县在县外成立了3个党工委、36个外出务工党组织,为镇雄籍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帮困、维权等服务;为了拓宽定向输出渠道,镇雄县成立了昆明、浙江永康和浦江、广东东莞、安徽芜湖5个劳务输出工作站,开展双向劳务协作。去年1—11月,全县转移就业60.8万人、实现务工收入177.8亿元,其中转移“卡户”劳动力23.4万人、实现务工收入71.6亿元,有劳动力的“卡户”零就业家庭已实现动态清零。
镇雄县人民医院(李东旭 摄)
“筑巢引凤”打造教医“双航母”。由于县内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医疗服务水平落后等,全县群众每年外出就学、就医除去学费、医疗费外,额外支出高达6.5亿余元,因学因病成为镇雄县最主要的致贫原因。为此,镇雄县大胆采取合作办学、办医模式,在打造优质教育、优质医疗资源上巧做“无米之炊”,2016年按照一级完中标准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创办云师大附属镇雄中学,2018年按照三级甲等标准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创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2019年又与西南大学合作创办了西南大学镇雄第一中学,成功打造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双航母”,显著提升县域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云师大附属镇雄中学去年一炮打响,596名学生参加高考,509人达一本分数线,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一本上线率84.5%、本科上线率100%;在镇雄中学的示范引领下,全县2019年高考总上线率达99.9%,600分以上应届毕业生同比增长244%,一本上线人数同比增长114%,4人分别考入清华、北大,强势打破了连续19年来没有县内就读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的魔咒。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今年1—11月份,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5%,住院人次增长17.6%,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0%,转院转诊下降7.4%,危重患者例数增长36%,入院县外人员增长47%。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李东旭 摄)
“四个全覆盖”搬迁群众“斩穷根”。坚持搬不动山就搬人,精准锁定符合政策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采取“进城入镇上楼”集中安置模式,重点做到宣传发动、转移就业、搬迁后扶、稳定融入“四个全覆盖”,帮助群众走出大山、斩断穷根。宣传发动上,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33”群众工作法,组织县乡村三级工作队,深入群众家中一对一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做到安置去向群众选、规划设计群众议、分配方案群众商,消除搬迁群众顾虑,实现了由“要我搬”到“我要搬”的转变。转移就业上,结合搬迁对象文化水平、技能特长、就业需求等,精准开展就业培训、对接用人单位,通过县外定向转移一批、盘活县内用工安置一批、开发公益岗位兜底一批的“三个一批”,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搬迁后扶上,加快配套产业园建设、配套商铺招租和“三地”盘活,通过经营好一批商铺、盘活一批闲置资源、扶持一批自主创业、入股一批致富产业,带动易迁户稳定增收。稳定融入上,把党建贯穿始终,实行一名党员干部包保一户群众的包保责任制,全力做好搬迁服务工作;压实搬出地和迁入地工作职责,做好搬迁群众户籍管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各项衔接工作;制定村规民约,推进居民自治,规范行为习惯,增强搬迁群众融入度、满意度和幸福感。
镇雄鲁家院子易地搬迁安置点(李东旭摄)
“两梳理两出力”凝聚社会“大合力”。针对镇雄籍在外企业家和公职人员较多的潜在优势,镇雄县积极打好老乡牌和亲情牌,采取广泛梳理镇雄籍在外企业家和能人、全面梳理上级暂无计划的建设项目,动员企业为脱贫攻坚出财力、聘请能人为家乡发展出智力的“两梳理、两出力”思路,县委、县政府每年前往镇雄籍在外人士较为集中的昆明、深圳、永康、上海等地开展社会扶贫暨招商引资座谈会,各乡镇(街道)每年利用节假日外出人员返乡之机以乡为单位召开企业家和能人座谈会、以村为单位召开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会、以村级党组织为单位召开党员座谈会,发动镇雄老乡帮老乡,助力家乡脱贫攻坚。截至目前,全县已通过“两梳理两出力”募集无偿帮扶资金4.7亿元、引回创业投资10亿余元,建设项目涉及美丽乡村、爱心家园、教育卫生、文化活动广场、村庄道路、特色产业等;370位能人被聘为家乡村级经济发展顾问。比如,镇雄籍企业家邓昆捐资2200万元,在老家赤水源镇螳螂村建设了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村”,帮助116户群众挪穷窝、换穷业。
“四个一工程”消除社会“负能量”。曾有一度时期,镇雄的社会治安一直受外界诟病,在县内,群众“白天不敢进巷、晚上不敢闲逛”,很多客商都不愿到镇雄投资兴业;在县外,镇雄老乡被贴上了民风彪悍、蛮横乱干等负面标签,一些地方招工不招镇雄人、租房不租镇雄人。这种窘境既影响产业扶贫招商,又影响群众在外就业。镇雄县以社会治理为突破口,以不破法规破常规的理念探索创建了“四个一”工程对社会治理高危人群进行管控,针对残疾、重症、感染艾滋、怀孕哺乳期妇女等特殊违法犯罪群体收押监管难的问题,创建了一个公安监管医疗区;针对容易引发案件的醉酒人员、精神病人等人群管控难的问题,创建了一个关爱康复中心;针对违法青少年不能收押或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创建了一所特色学校用于收教;针对因贫致罪前科人员、劝返回乡前科人员等特殊人群管控难、矫正难问题,创建了一个阳光就业安置基地。公安部多次到镇雄县实地调研并肯定“四个一”社会治理经验,现已在全国进行推广。同时,镇雄县针对治安高危行业组建了物流寄递、宾馆旅店、危爆物品、出租房屋、小区物管“五个行业协会”,创建公安与协会联动的行业场所管理新格局,营造生活安定、生产安全的稳定社会环境,为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去年以来,全县特殊群体犯罪率同比下降95%,受查处的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5.3%,成功打掉了14个黑恶势力团伙,全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雨河镇乐利宜居乡村
“一张清单”扎紧微权“铁笼子”。村级组织是脱贫攻坚第一线堡垒。针对村级组织涣散、服务质量不高、群众反映强烈、信访现象突出等基层治理难题,镇雄县在全县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结合实际拟定包括重大决策、招投标管理、村级资产资源处置、财务管理、社会救助保障、农业服务等9类38项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科学设计每项权力运行的最佳路径,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让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村干部哪些事能办、哪些事不能办,自己的事情怎么办;让村干部知道哪些事情自己必须办、哪些事情要引导群众去哪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贫困对象核定、扶贫项目资金、农村危房改造、低保名额分配、惠农资金发放等重要事项的办理进行公开;对村级廉情指数开展半年一测评、一年一汇总,及时纠正村级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对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失职渎职及落实政策优亲厚友、缺斤短两、雁过拔毛等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推动了基层干部作风大转变、基层服务水平大提高,达到了“事在村办、证在村拿、钱在村领、信息在村联通”的“四在目标”。去年以来,全县因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推进不力等问责村干部38人,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违纪违规的村干部112人,群众到京到昆越级信访、缠访闹访等信访量下降了35%。
建设中的宜毕高速
“四级研判”联动解决“真问题”。去年以来,镇雄县针对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指出问题、历年扶贫开发成效考核评估指出问题、省委督查室深入镇雄县督查发现的问题集中开展了一轮摸底核查、一轮入户走访、一轮专项督查“三个一轮”问题整改行动,扎实推进了各类问题整改落实。在此基础上,自8月份开始启动了脱贫攻坚倒计时工作机制,建立了“一月一走访、一月一研判、一月一解决”动态工作机制,每月10日前组织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对照户脱贫5条标准逐户调查达标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村、镇、部门和县逐级研判,村研判到户、乡镇研判到村、行业部门研判到乡镇和村、县级研判到乡镇和部门,盯准盯住“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标准,开展短板弱项动态监测、及时解决、跟踪落实,确保工作中的盲点问题一项一项得到解决,精准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建立动态工作研判机制以来,县级层面已对乡镇和部门无法解决的80个共性问题分类予以解决,其中44个已解决,23个正在推进,13个不属“两不愁三保障”范畴、暂缓实施。
在建设错落有致高速路网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近年来,镇雄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整合各类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持续开展基础扶贫破瓶颈、就业扶贫保增收、产业扶贫增后劲、健康扶贫脱穷境、教育扶贫斩贫根、社会扶贫聚合力、党建扶贫促落实、思想扶贫增动力“八大攻坚行动”,累计整合投入扶贫资金150余亿元,解决了75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网户表改造17万户,硬化通村公路1721公里、村组公路4112公里、户间道路838万m2,完成“农危改”74032户、易地扶贫搬迁15370户68109人,完成709所学校“20条底线”达标建设,完成27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达标建设和239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完成村级文化活动广场建设229个,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089个,稳定转移就业“卡户”劳动力23万人,全县贫困村已实现通动力电、通硬化路、通宽带网络、通广播电视、有卫生室、有学校、有活动广场全覆盖;全县“卡户”基本实现安全住房、安全饮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每个卡户家庭参与了一项以上由新型经营主体主导的产业项目,有劳动力的“卡户”家庭至少一人实现了转移就业,累计出列134个贫困村、脱贫90911户435733人,贫困村减少至101个、贫困人口减少至27186户12227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9.26%。


高铁动车进入镇雄站(吴长彬 摄)
镇雄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截至目前,镇雄县还有101个贫困村未出列、27186户122276名贫困人口未脱贫,在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大战役逼迫镇雄绝地反击。一是必须紧紧围绕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集中精力推进脱贫攻坚责任、工作、政策“三落实”,坚持抓人抓责任、见人见名字,以强化组织推进责任落实;坚持抓事抓项目、见事见问题,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落实;坚持抓细抓具体、见效见措施,以精准帮扶推进政策落实。二是必须继续打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保障、转移就业扶贫、特色产业扶贫、教育均衡发展、人居环境提升“七个标志性战役”。三是必须进一步加强与东莞市协作,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通讯员 吴长宽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