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情到深处无怨尤

 2019-12-18 10: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原标题:情到深处无怨尤 ——巧家县以“五千工作法”在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签订中践行初心使命 

水电移民难,难就难在故土难离,家园难舍。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巧家县的做法是:在坚持依法移民的前提下,围绕“让移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这一初心和使命,坚持想尽千方百计,一心为民谋福祉;走进千家万户,一线宣传作动员;道尽千言万语,一片真情解民忧;历尽千辛万苦,一线实干抓落实;不惧千难万阻,一路向前不退缩“五千工作法”,在移民政策制定、移民政策宣传、移民诉求解决、移民协议签订、化解工作难题上,用干部的真心、耐心、细心、爱心换取移民群众的思想认同、工作认同、情感认同。

“意到浓时怎忍舍,情到深处无怨尤。”全县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16397户47980人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签订,占搬迁安置人口总任务16441户48093人的99.73%,确保了库区和谐稳定,书写了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史上的奇迹。

为民谋福祉 在政策制定、政策宣传上践行初心使命

“祖祖辈辈住习惯了,修建白鹤滩水电站要我们搬离家园,说实话,最初我是真不想搬。”谈起最初不愿签订搬迁协议的原因,雷有明直言不讳地说,“一是故土难离,二是对搬迁后的生活没有信心。”

“前前后后往他家跑了20多次,电话打了上百个。”莲花石村民小组属白鹤滩水库淹没区,需要整村搬迁。为做通雷有明和其他群众的思想工作,移民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讲移民安置政策,讲搬迁到新社区后生活会比现在好得多,用真心、真情换来群众的信任,讲清、讲透移民安置政策,增强群众愿意搬迁的信心和决心。

“共产党都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雷有明被移民干部们的工作作风感动了,同时也了解到省、市、县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在巧家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统规统建,商住分离,小区化安置”方式,将县城、集镇周边发展前景最好的地块用来安置移民,并配套学校、医院等设施,让移民实现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跨越式转变。同时,针对移民反映强烈的房屋面积小、子女成家后住房无保障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积极寻找政策与移民诉求契合点,最终确保移民人均安置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同时,坚持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移民安置与打造巧家县库区特色旅游城镇相结合,发展避寒康养、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让移民共享发展成果;在沿江一带发展软籽石榴、芒果、火龙果等水果产业,带动移民产业长效发展;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增加移民自身“造血”功能,拓展移民增收渠道。

“移民的住房条件就是城里人都羡慕。”谈起未来的生活,雷有明和村民们都说,“党和政府在制定移民安置政策上都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以后库区特色旅游城镇打造起来,热区产业培育起来,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雷有明不仅自愿签订了安置协议,还主动带头动员本组其他10多户村民签订了协议。

雷有明和莲花石村民小组村民由“不愿意签订搬迁协议”到“主动签订搬迁协议”的转变,是巧家县各级党组织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处理好“五个关系”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市委“133”工作思路和“双统领、双推进、双保障”工作要求,把移民工作和脱贫攻坚作为两大攻坚任务来抓的一个缩影。 

支援白鹤滩水电站,巧家需要搬迁江边河谷地带搬迁安置人口16945户48563人、生产安置人口对象17875户52949人,占云南库区的95%。为让近5万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巧家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实现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安置政策制定、协议签订全过程做到与巧家实际、群众期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做到安置模式着眼于长远发展、政策标准着眼于合法利益、后续发展着眼于增收致富。

通过政策制定、产业发展、后续扶持等一系列政策,让移民群众吃下“定心丸”,全县近5万移民群众实现了从被动搬迁到主动搬迁,从“要我搬”到“我要搬”的根本性转变

真情解民忧 在解决移民诉求上践行初心使命

“我就信得过老蔡!”在莲塘村村民陈靖云心里,县公安局移民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蔡发平是一个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人。

为什么陈靖云会有这样的认识?这事还得从8年前的实物指标调查土地性质登记说起。2011年,白鹤滩水电站启动库区实物指标调查,陈靖云家土地登记有误。为这事,陈靖云路没少跑、人没少找,因资料已经锁定,无法更改,事情就撂了下来。2019年6月以来,在搬迁协议签订工作中,蔡发平了解到事情原委后,经过多次上报努力,终于启动了复核程序,成功解决了陈靖云的实际问题。

以问题为导向,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目的。移民工作开展以来,巧家县各包保部门移民干部把移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赢得了移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白鹤滩镇西门三组村民甘德鸿、甘德唯姐弟和母亲吴香梅一家分为3个小家,而且都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做餐饮生意,对方怕耽误生意,提出要在昆明母亲的住所签订协议。接到信息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姜世惠立刻带领职工和移民代表从巧家赶到130多公里外的昆明市,分别与甘德鸿及其亲人签订了协议。

遇到困难不回避,遇到矛盾不绕道。在搬迁安置协议签订中,巧家移民干部白天入户讲解政策,解答移民提出的疑难问题,能解答的当场解答,不能解答的便记在笔记本上,晚上统一梳理后汇报给移民指挥部,做到移民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解答,条条有回应。6月13日早上,500余名白鹤滩镇各村移民陆续前往县委、县政府表达诉求,县移民维稳办主任李啟军第一时间带领移民维稳办工作人员及时接待聚集群众,并对移民群众耐心解释,及时疏散聚集群众。深入移民群众中,做好思想稳控工作,正面引导、疏导群众,对移民提出的诉求及时进行梳理上报,同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工作建议,对移民正当诉求全力协调解决,成功将矛盾纠纷风险化解在一线。

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巧家县坚持在行动上关心移民、生活上帮扶移民、感情上贴近移民,用干部的真心、耐心、细心、爱心换取移民群众对移民工作的思想认同、工作认同、情感认同。县级设移民服务中心、5个移民镇设移民服务站、32个移民村(社区)设移民服务室、184个村(居)民小组设移民服务点,构建“四级服务网络”,累计为移民群众解答政策咨询问题1000余条次。坚持以群众工作为主线,实行社情民意“六必访”(即党员干部做到移民家有困难必访、家有矛盾必访、家有失业人员必访、家有重病患者必访、家有刑释解教人员必访、家有孤寡老人必访)制度,及时收集移民意见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依托“四级服务网络”,整合乡(镇)和包保单位人员、村组干部、移民党员和移民群众代表力量,在村(社区)组建移民工作服务队,扎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遗留问题处置等工作,全县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88件次,获得了群众认可。

真抓实干 在移民搬迁协议签订上践行初心使命

移民工作千难万难,归根结底是解群众的心结和“思想疙瘩”难。村民刘某在移民工作开始时,对工作组百般刁难、多次嘲讽,并撂下狠话“谁敢签字我就跟他过不去”。工作组没有被困难吓倒,仍然把刘某当作亲人看待,每天登门拜访做工作,探望其刚出生的孩子,用真情融化坚冰,终于解开了心结,解开了“思想疙瘩”,最终,刘某不但带头签订协议,还动员其他移民一起签订搬迁安置协议。

不惧千难万阻,一路向前不退缩。面对少数移民群众期望过高、争补偿利益、故意刁难等重重困难,巧家县党员干部以“越是艰险越是向前”的斗志和勇气,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用初心破解局面、用真情融化坚冰、用使命勇担责任,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县处级领导带头坚持“三最大、三靠前、三深入”,遇到矛盾不绕行,用最大的诚意、最大的耐心、最大的关心做好移民工作,靠前到库区宣传移民政策、靠前处理复杂矛盾和急难问题、靠前组织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深入一线、深入实际、深入移民户,逐项研究和推进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在移民安置协议签订中团结协作、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联合作战,少了推诿扯皮、相互埋怨,多了共同担当、主动作为,做到解决问题不推脱,对移民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第一时间有人负责、有人解答、有人落实。在移民安置协议签订中,工作队员受委屈是经常的事,有的干部还因此“流了泪、流了血”,有的干部忍受家人的埋怨。尽管如此,全体移民干部仍然满腔热情,长期坚守在库区一线,面对困难不退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担当,用实际成效践行了初心使命。

身沉一线,真抓实干,用干部的辛苦换来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今年6月以来,面对搬迁安置协议签订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大等难题,巧家县委坚持以党建统领移民工作全局,成立巧家县委移民工作委员会,把移民工作与党建工作高度融合,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身沉一线、狠抓落实,在移民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成为群众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主心骨”。全县抽调86名干部组建12支专职移民工作队,选派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担任工作队队长,坚持“5+2”“白+黑”,统筹带领移民干部及移民代表常驻村组开展工作,同时将工作队员中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所驻村(社区)党支部,全程参与村(社区)主题教育。从县直单位派出的2410名党员干部包保到移民户,在田间地头收集民情民意,走村串户动员移民群众,多措并举推进工作,有的开私车接送移民签协议,有的自费购买礼品到医院看望生病住院的移民,有的帮助移民到银行办卡和查看奖励资金到账情况,以贴心细致的服务赢得移民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全县公职人员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从支持国家重点工程的高度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806名涉及移民的公职人员中,598名主动放弃界定为移民搬迁安置人口的机会,208名在界定为移民搬迁安置人口后带头签订移民搬迁安置协议和移民安置房建购协议,在移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普遍点赞。在移民工作中,广大党员主动带头签订协议,深入移民群众中做思想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引领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签订的一面旗帜。在白鹤滩镇库着村协议签订进度迟缓时,70岁的老党员古世良动员群众:“白鹤滩水电站是大项目,我们必须要大力支持,听党话、跟党走,你们不签,我先签。”在他的带动下,379户移民群众迅速完成了协议签订,完成率达100%。

支援电站建设,依托电站发展,想尽千方百计,一心为民谋福祉,让移民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是电站移民的目标,让近5万名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更是巧家县委、县政府的初心和使命,更是破解水电移民难题的“密码”。

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通讯员 胡华伦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巧家 要闻 深度报道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