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顺:实干,铸就“匠人”本色

 2019-11-26 10:5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刘祥顺和另一名同事抬起60公斤左右的废旧轨道放在液压冲型装置上压制,几分钟后,再抬下来检测,看看尺寸是否达标,厚度是否达到要求……这样循环几十次、几个月,刘祥顺的手掌被磨起了血泡,再加上几十个晚上熬夜研究,使刘祥顺消瘦了许多。

2013年10月,当由彝良驰宏公司机修动力厂自主研发的《矿用槽钢和工字钢拱形支架液压冲击成型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消息传来后,刘祥顺和他所在的公司及机修动力厂全体同事沸腾了,他们的汗水和辛苦化作了胜利的喜悦。直到今天,刘祥顺一提起这件事,还掩饰不住兴奋,他说:“矿用槽钢和工字钢拱形支架液压冲击成型装置解决了矿山井下拱架需求量大、外购钢拱架成本高等难题。”刘祥顺牵头制订科技方案,主导参与的这一项目,刷新了公司内部不能冷加工钢拱架的历史。这一专利的运用,3年共计为公司节省200余万元。

“做任何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做实。”这是刘祥顺的座右铭。

刘祥顺是彝良驰宏公司机修动力厂检修工序工序长、高级技师。2000年3月,刘祥顺参加工作后,被分配到机电车间工作,主要从事矿山设备设施检修安装、井下管道焊接、供电线路改造维护等工作。

进入彝良驰宏公司以后,刘祥顺就喜欢上了电气维修。刘祥顺在电机检修的过程中慢慢摸索,有的设备上班修不好,他就抱着回家接着修。就这样,刘祥顺学会了看电路图,逐步懂得了电力元器件的维修,还学会了画电路图。后来他又不断参加公司举办的电工知识培训,使他理解了许多维修知识,兢兢业业地干工作使刘祥顺很快就成为机电检修的技术骨干。


常年与设备打交道,刘祥顺积累了丰富的检修经验,练就了一双 “火眼金睛”。他被工人们戏称为检修设备的“老中医”,通过他的“望闻问切、把脉开方”,及时解决了降压站的供电设备、水电站的发电机组、机加工的各类车床、液压整形机等问题。

2012年,彝良“9·07”地震使彝良驰宏公司毛坪矿35千伏铅锌矿主供电线路中断,导致整个生产运行全面瘫痪。为保障供电线路快速恢复供电,刘祥顺带领同事冒着余震不断、山上不时有石头滚下来的危险,对被滚石砸坏的35千伏供电线路设备进行了紧急更换,并组织同事步行十几公里对供电线路架杆进行了拆换,使毛坪矿在震后仅26小时后就恢复了正常供电。这期间,为力保井下760米中段不被水淹,他和同事不断与涌进来的水作战70多个小时,并在道路不通、矿车难以运行、机车发挥不了作用的情况下,依靠人工一步一撬、一步一移下放设备,在狭小、泥泞不堪的巷道里,屈膝蜷缩在柜子里安装线路。

毛坪矿降压站是公司安全生产的动力之源。2015年8月,受地质灾害影响,毛坪矿降压站突然停电,35千伏供电线路全面瘫痪,导致毛坪矿全面停产,井下涌水上升。恢复生产迫在眉睫,现场检修人员束手无策。刘祥顺凭借多年的检修经验与所学理论知识,把涉及问题的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很快就恢复了供电。

当年8月,猫猫山水电站被淹,睡梦中的刘祥顺被电话叫醒,他一咕噜翻起身来,提着安全帽,与厂领导等检修人员往水电站赶。他们赶到那里时,水电站已是一片汪洋。刘祥顺顾不了许多,脱了外裤就往机房里冲……他与同事们每天浸泡在水里,熬更守夜、废寝忘食地检修,连续5天5夜,终于使猫猫山水电站恢复供电。刘祥顺的身体被冷水浸得通红,皮肤被泡得发胀,手几乎不能弯曲,吃饭都只能用手抓着吃。水浸泡、高温炙烤、过度劳累……刘祥顺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战斗中磨炼成了“匠人”。

正是有了刘祥顺这样的“匠人”,为了解决公司生产技术难题,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机修动力厂以职工技师工作站为平台,通过优化工艺、技术攻关、技能创新等方式,经过不断摸索和反复试验,2018年,适用于高频电磁加热器的冷却水自动循环装置和能够加工大规格铁皮风筒的翻遍打孔成型装置两项技改项目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刘祥顺先后获得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百名先进员工”“‘9.07’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彝良县工业园区“优秀共产党员”,彝良驰宏公司“攻坚战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6年9月,云南省总工会以刘祥顺同志命名并授予“刘祥顺职工技师工作站”牌匾;2017年12月,刘祥顺荣获昭通市首批“乌蒙工匠”称号及“刘祥顺乌蒙工匠工作室”牌匾;2018年,刘祥顺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第一届云岭技能工匠”。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玉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人物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