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产业扶贫车间丨 车间建在扶贫一线,产业向乡村逐步延伸

 2019-08-27 17:47  来源:北纬29°

走进昭通讯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内,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上,工人正在熟练地进行作业。来自昭阳区北闸镇邓子村的王兴兰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前期培训,她已正式上班,工作主要是负责检测。这里工作环境很好,食宿免费,还能照顾家庭,她目前每月能领1000多元工资。据悉,该公司通过昭阳区政府招商引资入驻昭阳工业园区,投产1个月以来,已有30多名工人在车间务工。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广玉 摄

在昭阳工业园区立时电子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内,来自昭阳区田坝乡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刘自琴正在熟练地进行空调连接线检测。刘自琴在昭阳区幸福馨居小区居住,今年1月到昭通立时电子有限公司工作。

“在这里打工试用期工资每天60元,过了试用期每月就是2200元,加上150元的全勤奖金,还有加班工资,很好了。以前在山区种点苞谷、洋芋没有什么收入,现在搬迁出来了,环境好了,工作也稳定了,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刘自琴高兴地说。

这个扶贫车间,还有和刘自琴一样的2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务工。

在立时电子有限公司的另一个车间内,36名农村劳动力正在进行就业培训,而这已经是今年参与培训的第三批务工人员了。与其他就业培训不同的是,这些参加培训的人员学到一定技术后,将分配到各乡镇的扶贫车间,对当地的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来自于昭通全面吹响脱贫攻坚大决战号角后,昭阳区立即行动,在全区范围内部署产业扶贫车间,把扶贫车间建到产业第一线,让扶贫产业遍地开花,让贫困群众有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产业支撑。

昭阳区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由于历史等原因造成贫困劳动力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劳动力老龄化日趋严重,大量的大龄劳动力闲置在家无法就业,部分贫困群众脱贫成了“空中楼阁”。

针对大龄劳动力和留守妇女,昭阳区积极开展乡镇扶贫车间建设,把企业建在家门口,方便群众就近就业。目前已在16个乡镇(街道)建立102个、6大类乡村扶贫车间,这些扶贫车间就近吸纳周边附近务工人数1785人,人均总平均月收入1556元。

为了扶持扶贫车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支撑,昭阳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2019年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奖补政策的通知》《关于利用村组活动场所建设扶贫车间的通知》等扶贫措施,要求各乡镇党委坚持“成熟一家、建设一家”,落实“保姆式一包到底”的服务保障措施。目前,利用村组活动场所建设的98个扶贫车间均已创收,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4300多人。

同时,为使扶贫车间的发展能做大做强,昭阳区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在全区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创建“扶贫车间”,拓宽留守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新渠道。目前,昭阳区已招商引进立时、讯尔、乔治白等省外十多家大型企业入驻,有力带动了贫困劳动力就业。

这些企业还把扶贫车间建到了乡镇和村组,把简单的初级产品放到这些车间进行生产,在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管理土地。

在扶贫车间的建设中,昭阳区坚持因地制宜谋发展、政策激励促发展、转移就业带发展、互利双赢共发展的理念,强化制度管理、提供政策保障、加强支部引领、加大招商引资,着力走出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路子。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明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明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雷明娟
标签 >> 70周年 见证 全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