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彝良农特产品走出深山 !

 2019-07-08 11:44  来源:昭通日报

 仲夏六月,彝良县角奎镇河湾村河湾村民小组公路两旁的后山上,翠绿色的青花椒挂满枝头,微风过后,空气中弥漫着花椒的清香。

村民吴付均告诉记者,河湾村民小组种植花椒的时间已经有12年了。12年前,河湾村民小组种植花椒的地方还是一片水田和坡地,只能种植稻谷和玉米,收入低,加之交通不便、山高坡陡,村民的生活过得都十分清苦。2007年,一位姓梅的老板在河湾村以水田每亩1000元、坡地每亩400元的价格租了500亩土地种植花椒,花椒到达丰产期后,大家都看到了花椒的效益比种粮食翻了好几倍。6年后,梅老板把土地和花椒树归还给了当地群众,大家在原有的花椒种植基础上进行了老树改造、成立了彝良县迎望专业种植合作社,抱团发展。如今,该合作社已经带动7个村民小组种植花椒700余亩,亩产值7000余元。

河湾村民小组花椒产业的发展只是彝良县花椒产业发展的一个点。 多年来,彝良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花椒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长期帮扶指导下,彝良县花椒产业实现了由零星种植向规模开发、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管理、由产品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变。据统计,“十二五”末,全县累计花椒种植面积达35万余亩,投产面积达20万余亩,年产干花椒9000余吨,产值9亿余元。

2018年4月,彝良县花椒产业发展协会成立,协会成立后促进了彝良县花椒培植管理技术、产品销售等高效整合,提升了花椒附加值,同时也促进了全县花椒产业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从而带动农户增产增收,目前该协会会员单位有103个,个体会员有2132人。

彝良县花椒产业发展协会也只是彝良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中的一个点。2016年,为进一步提升彝良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彝良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通过学习和借鉴台湾“农会”的发展经验和模式,组建了彝良县农业产业发展协会。

彝良县农业产业发展协会成立后,通过强化服务、搭建平台、培育市场、强化引领等措施,以探索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新机制、新模式,实现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全覆盖。以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成立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有党员40名,为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把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山珍卖到了大城市。

在彝良县农业产业发展协会的指导下,2018年,彝良城垣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荞山镇官房村发展羊肚菌种植200亩,销售额达8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26户5426人,人均增加收入2600元。在海子镇大坪村,该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设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覆盖9个村民小组2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36.3万元。

此外,彝良县农业产业发展协会还为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搭建金融平台,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瞄准本地最有优势的农业产业,积极探索本地涉农产业金融服务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丰富创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属产品系列,先后推出了3年不断贷、不抽贷,较普通商业贷款利率优惠近50%的“天麻贷”和与基准利率持平的“黑山羊贷”“花椒贷”,有效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今年4月20日至22日,在彝良县小草坝镇举行的绿色生态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暨签约仪式上,彝良县企业、商家与重庆火锅协会企业、商家共签订了9000余万元的食材合作协议。其中:羊肚菌成交金额600万元、花椒成交金额5000万元、竹笋成交金额1800万元、辣椒成交金额1990万元。订单的签订,充分展现了彝良县农业产业发展协会着力打通“千家万户”生产经营主体同“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彝良县农业产业发展协会已逐步发展成集服务、咨询、信贷、融资、电商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组织,形成了“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为农服务体系。目前,该协会已发展龙头企业会员7家,运行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2家。2018年,会员单位销售总额达3.29亿元。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 飞)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70周年 扶贫故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