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头” !永善石坪村决战脱贫攻坚

 2019-03-21 15:00  来源:云南网


深山里石头就是板凳,累了在山顶吹吹凉喘口气,泥泞里滑倒站起来继续前行,汗水渗着雨水衣服湿了又干,在永善县信用联社、昭通日报社挂钩扶贫细沙乡石坪村的3年时间里,扶贫队员们的身影留在了石坪村的每个角落。

筑路修桥连民心

石坪村有11个村民小组,山里住着232户976人,全村有172户730人是贫困人口,曾是昭通市、永善县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

石坪村实际上是熊洞坪、长狮坪两座大山,一汪清水从石灰窑往1000余米的深水沟直下流入金沙江。在倒车坝处被巍巍矗立的马臀山阻断,村里几乎隔绝了与外面的往来,除国家级贫困村马楠外,石坪应该称得上第二个永善县落后、深度贫困的代名词。

贫穷,让石坪这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2015年3月,永善县委下定决心啃下石坪村这个“硬骨头”。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石坪村要脱贫,修通公路是第一战。永善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石坪村倾斜,信用联社出资60万元,2014年11月县里筹集了310余万元,从硬岩中掘出312米的隧道。2016年10月,县里再次投入430余万元硬化了三堡村到石坪村的公路,还进行隧道了加固。“启动石坪公路,群众热情高涨,当时就100万元项目资金就破土动工了。”细沙乡党委书记刘正凤记忆犹新。

雨季时,山路塌方,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易庆洪就带着村民搭建临时木桥。

三月里,湿雾笼罩,深不见底的悬崖让人毛骨悚然,石坪公路就像一条细细的带子挂在半山腰。

培育产业强活力

硬骨头怎么啃?实践证明,因地制宜,思路对头,工作扎实,才能斩断穷根。永善县信用联社与昭通日报社携手沉到群众家里,围在院坝里、火塘边,倾听群众心声,熊洞坪二组的罗木金等3名群众代表到盐津县考察后决定发展方竹产业。

罗木金回来后,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方竹,带动粟田书等大户发展。第一次发方竹苗,全村老老少少连夜打着手电背竹苗,大家把心里憋着的拼命闯劲全都使出来。

前些年,石坪村公路落后,农产品卖不出去,其他物资也运不进山,大家不想借钱,很不愿意贷款,生怕还不上。但是竹子种下去了,不追肥长得慢,还得想办法让群众贷款。信用联社开辟绿色通道,派出了细沙乡信用社的信贷员刘贤忠上门为群众办理贷款。

石灰窑小组的陈献云,有做牛、马短线生意的头脑,但是缺少本金,为了给他信心,就贷款5万元让他一边做一边还。二堡山小组的蒋世华家,易庆洪为他主动担保用扶贫贷款养羊140只,一年一个新变化已为全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如今,5个自然村69户贷款396万元,家家户户种植方竹,3000亩方竹产业已成全村脱贫致富引擎。

真心真情暖心窝

“爬石笋山要手脚并用,第一次上山路面湿滑摔了四、五次,下来心还悬着。”熊洞坪是石砰村最远的地方,熊洞坪一组居住着苗族同胞,驻村队员胡有峰第一次进山用4个多小时。   

“进山就留他住在我家,第二天才能下山,怕他们腿脚吃不消。”熊洞坪一组的杨再友心痛地说。

去年熊洞坪一组的孙福会考上了云南民族大学,是苗寨里的第一名大学生,信用联社帮助解决了5000元的学费,王明、王乐平等9名贫困学生纳入了重点帮扶对象。

去年秋天,石坪公路塌方受阻,二堡山二组孟朝红家的6岁小孩不小心摔断了右手动脉,驻村工作队联系救护车辆及时送往宜宾后转院到泸州,救回了孩子一条命。大堡山二组的熊明华与家人闹口嘴喝了农药,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一起将他从山上背下山送上车时,全然大家都累瘫在地上。

“他们很辛苦,对我们太好了,很感谢他们。”熊洞坪一组的孙昌均说。

村卫生室建起来了,74人转移就业,马铃薯产业办起来了……一件件一桩桩实事、好事办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保姆式的上门服务打动了老百姓的心,一场改变当地贫困面貌的决战正在石坪村展开。(云南网通讯员 田明)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永善 脱贫攻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