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两河大竹村:新风尚架起脱贫致富新桥梁

 2018-08-02 17:15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徐敏

2018年7月5日,农历五月二十二。

这一天,彝良县两河镇大竹村的杨德宣老人,迎来自己的70岁寿诞。

当天,他自己修建的新房刚好完工,可以入住,老人家打趣地称这一天是“双喜临门”。

杨德宣一早就开始张罗,老人要在这个“双喜”的日子搬进新家。新房子是老杨自己动手修建的,这在当地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70岁的人还能自己建房子,老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村民杨时万谈起杨德宣,忍不住一个劲儿地感叹。

 “我身体还硬朗,又会点手艺,政府还给了建房补助,才能把这房子修了起来,感谢我赶上了好时代”。 每逢此时,老人杨德宣总是笑着说,新时代给了自己新希望,新希望承载着他们的新梦想,没想到70岁了,还能动手让自己住上新房。

那天,左邻右舍都来了,老人家乐呵呵地,边招呼客人进门边高兴地打招呼:“你们来吃顿饭我很高兴、也欢迎,礼金就不要送了,这次不兴那一套。”

搬家不收礼,这事儿在大竹村可不是头一桩。

2018年2月14日,戊戌狗年腊月二十九。

这一天,是除夕前夜,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第116天。

辞旧迎新之际,居住在彝良县两河镇大竹村的村民们,如往常一样,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欢欢喜喜迎大年。年过古稀的贫困户雷正学家里,比别人家还喜庆三分,政府补助4万元帮其修建的新房屋完工入住了。

雷正学没有儿子,一直是其小女儿赡养,在小女儿一家的帮衬下,雷正学老人没有惊动左邻右舍,“悄悄”地搬进了新房。

有人建议老人操办一下,图个喜庆,老人说:“那样太啰嗦了,现在国家政策已经太好了、太优秀了,政府都补助了钱帮我修建了新房,人要懂得感恩,再整那些就啰嗦了”。

就是这样,在没有鞭炮声响、没有大操大办,也没有宴请亲朋的情况下,76岁的雷正学老人住进了新房……

大竹村是两河镇的贫困大村。近年来,在彝良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两河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团结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工作高位推进,普遍群众已从被动脱贫逐步转向主动致富。大竹村作为两河镇返乡创业园示范基地,吸引了大批返乡的青年回来创业,建立了一批养鸡、养猪的基地,发展了农家乐、酒厂等产业,带动了村民创业致富。

去年以来,大竹村力求树立文明新风、创建文明村,结合今年省纪委、监察委下发《关于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相关要求,为体现“新时代 新乡村 新风俗”的文明风尚,根据大竹村的实际,制定了大竹村新的村规民约,向21个村民小组下发了禁止大操大办的通知,村民在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宜时,要向村委会申请、登记、报备,并要提供详细的菜谱,规定办理的桌数,坚决摒弃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陋习,大竹村民都很支持,并积极响应,营造了节俭文明办事、廉洁公正办事的良好乡村新风。

新时代引领新风尚。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引导,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渐渐融入大竹每个村民的意识中,一些老思想、旧观念逐渐发生转变,在全县的婚丧礼俗整治、殡葬改革的过程中,大竹村积极响应,率先垂范,向着建设“富裕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的目标,阔步前进……

审核:   责任编辑:陈元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陈元云
标签 >> 党建 彝良 彝良党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