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铺就山村扶贫路 ——追记大关县玉碗镇人大主席、共产党员王文贵

 2018-07-05 16:52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谭光吉 韩兴国 张永刚

7月2日,大关县玉碗镇,闷热的空气让人感到窒息。

镇党委副书记马艳琼轻轻推开办公室的门,她对面的办公桌上还和往常一样,堆放着一摞摞材料以及会议记录本;电脑前的三七粉、消炎利胆片也原封不动地放在那儿。

马艳琼再也看不到与她朝夕相处的同事了,老街村的乡亲们再也等不到把他们当“亲戚”的扶贫干部了……

6月29日下午4点半,玉碗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王文贵在赶往老街村走访预脱贫户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幸因公殉职,3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

无愧于胸前党徽

“王主席是个好领导、好党员、好同志。”

在老街村小沟村民小组邓龙群眼中,王文贵为人温厚,没有一点领导架子。从安置点建设到公路硬化,从集镇规划到产业发展,他都是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群众做了很多实事。

王文贵挂钩的蜘蛛湾片区老街村地处高寒边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精准扶贫任务极其繁重。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摘帽,2016年起,王文贵时常跋山涉水走村入户,了解民情,与百姓同吃同住,在山上一待就是十天半月。

易地搬迁安置点正式开工建设后,王文贵就更忙了,他率领镇村干部职工,顶着烈日、冒着严寒深入施工第一线,召开群众协调会,监督工程质量。为确保工作如期按质按量完成,王文贵“不敢”生病。他的手臂被晒成黑红色,死皮一层一层往下掉,牙齿疼到脸肿都没能去换一次药,甚至是肾上长了肿囊,疼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他还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请假去做详细检查。

“每次镇上开完会,王主席都是立刻召集村三委,安排部署相关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宋思伟说,王文贵敢担当、不怕难,路途再远再艰险他都是带头走访。蜘蛛湾片区,有很多老房需要拆迁,群众的思想意识跟不上,负面情绪高涨,王文贵总是先考虑其他工作人员的处境,将“得罪人”的活揽到自己身上。在与群众沟通过程中,即使遭遇不理解和无端谩骂,他仍然会花上三四个小时去耐心细致地做工作;遇到村民家里需要搬抬棺木,王文贵就让施工机械先暂时停下来,不管农村忌讳自己亲自上去帮忙……

在玉碗镇党委书记陈光波的心中,王文贵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好党员,为了脱贫出列的艰巨任务,即使离家一个多小时车程,他却连续45天与群众待在一起不曾回家;他是克难攻坚的急先锋,2017820日,玉碗镇街区发生洪灾时,他主动担当,及时有效地处理灾情;他更是一身正气的好男儿,20157月,王文贵任玉碗镇副镇长期间,一位村民的妹妹失踪来派出所报案后对出警情况不满,欲行凶发泄。王文贵从侧面看到其背后翘起,怀疑藏有凶器,情势危急下二话不说冲上去制止,果然拎出一把菜刀……

入党11年,王文贵无愧于胸前的党徽。想,都是问题;干,才是答案。这是王文贵喜欢说的一句话。他用生命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7月1日,大关县委追授王文贵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包


“以前去街上,他最喜欢就是这个印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包。”王文贵的妻子王德英回忆说,这个帆布挎包跟现在的衣服不好搭配,但丈夫坚持要买来,他说背着这个包就会给他前行的精神力量。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王文贵也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中。贫困村群众的工作非常难做,但王文贵却将扶贫与矛盾纠纷化解紧密结合在一起,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最基层的群众,在推动工作落实的同时,最大限度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大小事情。

老街村小沟村民小组年近80岁的老人唐元珍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王文贵每次入户都要前去探望,总是走到床边关心慰问;村里五保老人刘泽配的生活起居,王文贵时常牵挂在心,每次入户前他都要主动打电话问老人有什么需要,帮忙带盐带菜;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民许选书、许选明、许选银兄弟三人不愿赡养老人时,王文贵多次前往家中给他们讲解尊老的道理,并通过多次座谈和协调,最终让老人的赡养问题得到了解决,临走时老人热泪奔涌,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在老营盘村民小组,王文贵听说70多岁的孤寡老人石顺叶家里停电,特意前去查看原因,并马上搬来两块板砖垫着,爬上去帮老人修好了电表……这样的事,王文贵做了太多太多。

“来镇上办事的群众,经常会指名道姓说一定要找王主席,他们都认他。有时候碰到王文贵不在办公室,即使是其他干部职工帮忙解决了,这些群众仍然要等着王文贵回来交代一声。”副镇长陈莹说。

有扶贫干部下乡到老街村,当地乡亲们都会凑过去问:“是不是镇上的王主席来了……”

然而,这回王主席却永远地走了。他走了,感觉我们少了一个“亲戚”,从今往后再听不到他说话了。回忆起王文贵,老街村贫困群众的眼里都是感恩和怀念之情。

敷满黄泥的旧皮鞋

在王文贵宿舍的鞋架上,静静地摆放着一双敷满黄泥的旧皮鞋。

“那是他专门下乡的鞋。” 在同事周洪的记忆里,王文贵经常一下乡就是几天,加上山区下雨时间多,山路泥泞,那双鞋几乎就没有干净过。

过去,从镇政府到蜘蛛湾小沟村只有一条毛路,要走两三个小时。挂钩扶贫两年多来,王文贵就穿着那双敷满黄泥的皮鞋走遍了26个村民小组。带领村三委和驻村工作队员,帮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规划安置点,修通硬化路,确定了“两园两带”产业发展思路——在白岩脚、老街高二半山发展茶叶种植园;在河谷地带发展果蔬种植园;在蜘蛛湾片区高海拔山区发展黄牛养殖经济带和烤烟种植经济带。 

“王主席第一次来我记得很深,那时冬天下大雪,他全身是泥水,不怕苦不怕脏。”瘦坪子村民小组邓兴平说,现在他家养殖了5头黄牛,种植了5亩刺老苞,都是在王文贵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

截至2018年6月,老街村共发展黄牛养殖200头,种植刺老苞200亩、茶叶500亩、烤烟1100亩、珍珠李480亩、猕猴桃100亩,有384870人成功脱贫,剩下的100799名贫困人口也即将脱贫摘帽。

在村里走得勤,在镇上更甚。玉碗镇东后街启动建设过程中,征地、拆迁、哪家要调整、哪家怎么设计,王文贵带着镇上技术人员一一落实,每到一组就召集开一次群众会,充分听取大家意见。规划农贸市场片区时,村民赵文明家土地不多,不同意征地,王文贵就三番五次连续上门做工作。为了配合赵文明外出跑车的时间,王文贵天不亮就在他家门口候着,甚至晚上11点还登门做思想工作,最后他用诚心感化了赵文明,最终同意按方案分地基。

王文贵就是用这双沾满泥巴的皮鞋丈量着老街村的山山水水,一刻也不停歇。6月29日下午,遇难后的王文贵已经处于休克状态,镇综治办副主任王忠坤开车赶到现场时,他嘴里仍然念念不忘扶贫工作:“忠坤,我是已经不行了,工作还在多,怎么办呀……”

对妻儿的爱终成遗憾

“躺在那儿的不是我爸爸,是假爸爸,我的爸爸下乡了。”王文贵四岁大女儿的一番话让所有人潸然泪下。在孩子的脑海中爸爸总不在家,他是下乡扶贫去了。

对于工作,王文贵无愧于心;然而对于家庭,他只能把所有的爱留给遗憾。

2016年1110日,王文贵的二女儿出生。当天从老街村忙完回到镇上时,已经晚上七八点,满身疲惫的王文贵来不及吃饭就向领导请假回家看望妻女。就在转身的那一瞬间,这个铮铮汉子已是泪流满面,他赶紧用满是泥土的迷彩服揩拭了双眼。然而,由于第三方评估要检查王文贵所挂钩的老街村脱贫攻坚工作,他在医院只陪伴了妻女两个小时就匆匆返回了单位。

“他确实很忙,特别是扶贫工作以来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妻子王德英哽咽道。近3年来,王文贵每年与家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作为妻子,她也曾抱怨过,可也知道扶贫干部的责任和不易,只能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

今年六一儿童节,大女儿打电话给王文贵,希望爸爸能回家陪她过节,但玉碗镇机关支部党员要去出水村完小走访,王文贵选择了与留守儿童一起过节。晚上8点左右他才从山里赶回昭通,到家时女儿早已经睡着了。

“老婆对不起,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没能在你身旁,你责怪我还好受点,但你没有!”

“宝贝,对不起,不是爸爸狠心,其实很想你!”

王文贵没有时间照顾妻子和女儿,他的时间被工作没收了,他只能在微信上写下对她们的亏欠。

虽然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回家,但王文贵非常爱他的妻子和女儿,看到办公室同事用补水神器,他都想着要给妻子买一套。有时间回到家里,他总会给女儿买来好吃的、好玩的,给女儿讲故事……可现在所有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斯人已去,风范永存。然而在同事和乡亲们的记忆中,他们的“王主席”不曾离去。他仍然是那个胸前带着党徽,肩上挎着“为人民服务”帆布包,穿着一双敷满黄泥旧皮鞋的王文贵,仍然行进在玉碗镇脱贫攻坚的路上……


生命为使命而歌

本报评论员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但生命的宝贵绝不仅仅体现在生命本身,更体现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上。

拥有11年党龄的大关县玉碗镇人大主席王文贵,在核查茶产业及烤烟产业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不幸因公殉职。其38岁的生命虽然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但他却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他的生命为使命而歌。

翻开王文贵同志的履历,我们看到,2005年参加工作的他,尽管只有短暂的13年,但从事过财政、计生、城建、国土、安监、环保、教育、人民武装等工作的他,因此而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也积淀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为了玉碗镇能够早日脱贫出列,为了让群众能够过上好日子,王文贵几乎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他亏欠妻女,愧对亲人,甚至是牙齿疼、患了肾囊肿都无暇顾及,直到遇难后也没有时间去医院治疗。可以说,强烈的使命意识,为他的生命灌注了充沛的能量;崇高的奉献精神,使他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华。他成了干部群众眼中和心中“信念坚定的好党员,克难攻坚的急先锋,甘为人梯的好榜样,肝胆相照的好战友,一身正气的好男儿”。

是的。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厚度。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一个人若能尽自己所能努力为他人、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这样的生命就超越了生命本身,就更有价值,更值得敬重。显然王文贵做到了。作为基层干部,他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并付诸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爱戴;作为共产党员,他把百姓冷暖挂在心头并予以关心,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而神圣的称呼。王文贵生前曾在自己的微信圈里写过这样一句话:想,都是问题;干,才是答案。他做事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他为党为民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直到最后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我们常常追问生命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王文贵的人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一个共产党员真正的使命,也回答了“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个深刻的哲学命题。

一枚熠熠发光的党徽,一双沾满泥巴的皮鞋,一个写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挎包,是王文贵下乡走访的全部家当。透过他的这些“家当”,我们看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看到的是他不畏艰难、任劳任怨的拼搏精神;看到的是一个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伟大情怀。逝去的是生命,不朽的是精神,最好的纪念就是前行。王文贵的肉体虽然消失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会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并将激励更多人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秉承遗志、誓除贫困!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要闻 脱贫攻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