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再访李克强总理最牵挂的贫困村—— 余家大冲的转身及崛起

 2018-03-02 10:22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新闻网讯(昭通日报全媒体 记者 杨 明 单 虹 毛利涛 文/图)从新的安置点经过,村里喜气洋洋,要过年了,欢喜的事情多,我们还是决定先去李克强总理牵挂的余家大冲实地采访。

余家大冲还有个缓坡要上。

余家大冲自然村包含联合村13、14村民小组,共有84户、3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87人,贫困发生率93.18%。条件性贫困与素质性贫困并存,区域性贫困与群体性贫困交织。

201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跋山涉水,风尘仆仆深入深山,到余家大冲调研扶贫攻坚工作,看望贫困群众,鼓励大家搬出深山,住进新房,不能再受穷。

余家大冲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7年2月启动建设,总投资2259.76万元,修建房屋101套11864平方米,目前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搬迁入住。在政府的引导下,余家大冲采取村民自治,发展产业带动,正在开启幸福新生活。 余家大冲采取了“七化”措施,使搬迁群众较好地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持续能发展、群众较满意”的目标。

攀过山丘,云朵低了许多,一个无人居住的村庄,苍凉、荒寂、贫穷,偶尔的几声犬吠,惊醒的是山谷养鸡场的乌骨鸡,以及更远处猪舍里哼哼唧唧的猪仔。

李克强总理与群众座谈的院坝还在,而那些让他牵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都搬下了山去。

腊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在打鸣报晌午的鸡也躲进圈舍,狂吠的狗也蜷缩在墙角,这是春节来临前的一个下午,余家大冲那个让总理情牵的小山村的全部境况。

登上村子的最高处放眼望去,一个典型的西部联排院落跃入眼中,这个仍叫“余家大冲”的村子多了一个补语“搬迁安置小区”,也有了个正式的名字——思源馨居。

大国崛起,民生为重。走进昭阳区洒渔镇联合村余家大冲搬迁安置小区,一排排白墙青瓦的砖混结构房屋整齐排列、错落有致,户间道和活动广场干净整洁,卫生室、惠民小超市、新时代讲习所等一应俱全,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

走进小区,好几户村民在搬家。腊月十八搬进新家后,村民陈万聪家里就异常热闹,从原来的低矮狭窄的土坯房搬到了安置小区85平方的小别墅,陈万聪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农村,每逢喜事,大家都愿意和街坊邻里分享,杀猪宰羊,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

  “总理就问我们愿不愿意搬出来?看着我们这个房子开裂,总理心头焦急”,说起李克强总理走访余家大冲的情景,陈万聪记忆犹新。“搬下了好得多咯,儿子、女儿外出打工,家里的日子过得也算红火。”谈及现在的日子,陈万聪笑了。

  李家芬老人家,老人正和女儿、外孙吃着中午饭。她一边热情的招呼记者坐下和他们一家吃饭,一边回忆着当初见到总理时的情景。

  “我就坐在总理旁边”,当时李克强总理与村民座谈的照片被放大,用相框装起来摆在客厅的正中央的桌子上,老人指着照片告诉记者。

  “原来的地方野猪多得很,种不出(庄稼),在上面么穷得很嘛,感谢总理帮我们搬下来,住新房子,好了嘛”,李家芬老人说道。

  “良辰安居地生财,吉日进宅天赐福”、“喜进福门家荣华,新居宝地人为意”……沿着小区走走,每家每户门上都贴了对联。路遇正在给乡亲帮忙满脸笑意、精神抖擞的施宗顺。 “(安置小区)一建起来就搬下来了,我们就加入了养猪、养鸡、养峰专业合作社,我们都是跟着‘大部队’走的!”说起现在及以后的日子,施宗顺信心满满。

搬新居后,为了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引导群众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洒渔镇挂钩领导召开群众会,引导群众树立“民主互动、自我管理”的理念,由群众代表选出小区管理员和小区管理服务队,引导大家自我管理。

余家大冲14组的张开顺负责小区的安全卫生工作。 “下一步要带动老百姓把治安和门前的卫生搞好,大家的生活质量才会逐渐提高。”

洒渔镇的干部也一直记得入村访贫问苦中,李克强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一定会让你们尽快从大山深处搬出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洒渔镇党委、政府按照“住上好房子”又要“过上好日子”总体目标,多措并举,采取以政府引导为主,其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1+N”就业模式,通过对劳动力进行菜单式培训后,采取就近就地提供就业、劳务输出解决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公益岗位安置就业等多方式、多渠道解决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问题,确保搬迁对象灵活就业、稳定就业。目前,已转移富余劳动力56人,就近就地就业12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1人。   

余家大冲13组的丁桂琼以前在城里打工,搬入新居后,她不等不靠,利用房子的位置优势,率先开起了惠民小超市。“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会搬出大山,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居住环境也好了,我们也不能一直坐着,根据房子的位置我开了个小超市,主要是方便乡邻买东西,我也可以增加一定的收入,也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致富才有出路。围绕“搬后怎么办”,洒渔镇积极探索“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和“支部引领、能人带动、群众参与”两种模式,实现搬迁户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的目标。通过政府扶持,发展特色养殖业进行滚动发展,搬迁贫困群众每户以2头能繁母猪、8羽足龄商品鸡、3箱蜜蜂入股专业合作社,2018年户均可保底分红2300元,真正做到短能脱贫。

同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由村集体牵头,成立村集体资产运营公司,把贫困群众土地集中流转,群众户均可获得土地租金收入1500元,户均可至少获得工资性收入8000元,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我们组建了三个合作社,养猪、养鸡、养蜂,通过三个合作社,把75户建档立卡户纳进来。目的就是让他们脱贫致富,还是要靠老百姓的双手,要自力更生,要勤劳的苦。”余家大冲13组组长丁桂能兴奋地说道。

 攀上余家大冲后村宁静的小山村,养鸡场里的鸡响亮地此起彼伏鸡打着晌午鸣。13组村民丁德富正在鸡舍里忙碌着。“我们养的鸡全是乌骨鸡,鸡卖168元1只,鸡蛋1.5元一个。”

余家大冲赵庆先记得总理给他们说的话:“你们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我们看在眼里,心里也惦念着。”  

去年11月30日,首批25户搬迁户搬入距老家几公里外的安置点,彻底告别了过去低矮破旧的土墙房,住进了如今美观宜居的小别墅,开始幸福新生活。

洒渔镇正按照总理的嘱咐和要求,对新建设的余家大冲安置点采取了城镇化规划、包保化搬迁、便民化服务、民主化决策、人性化生活、产业化发展的“七化”措施,使搬迁群众逐渐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持续能发展、群众较满意”的扶贫搬迁部署。

越过山丘,通往余家大冲的道路宽敞笔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在这个小山村徐徐展开……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昭阳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