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灵的书法人生

 2018-02-11 11:35  来源:昭通新闻网

◆通讯员 黄 桦 文/图

采访永善县“草根书法达人”李文灵老师的念头由来已久,但因他一直忙于各种事务:或应邀到外地参加书法交流活动,或在家精心创作参赛作品,或到县文化馆为书法培训班学员授课……几次联系沟通之后,终于在2018 年元旦如约成行。

走进李文灵的书法创作室,犹如进入了艺术的殿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摞书籍,打开几本厚厚的书法工具书,在每本上都能看到李文灵研习书法的心得。环顾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对联、中堂、横幅、斗方等各种题材、尚未装裱的书法作品,好似在办书法展。在特制的书法创作桌案上,悬挂着一排规格不一的毛笔,散发着阵阵墨香,中间是一幅未完成的四尺整张书法作品,他正为参加全国书法大赛作准备,让置身其中的人品味着一份难能可贵的恬淡和悠闲。

耳濡目染 幼小播下“书法种子”

回顾自己追求书法的经历,李文灵说:记得还没上学时,的隔壁邻居是位医生,家里有几个孩子,都比自己年长,经常在家里的客厅桌子上对着字帖练字。我经常跟他们厮混在一起,拿起笔来乱涂乱抹,慢慢的也认识了一些常见字。

刚上小学的时候,李文灵就非常认真、踏实地写钢笔字,当时是班里写得最好的,老师经常拿他的字当做样本给同学们展示。每次班级有活动需要写字时,他都是首选,因此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有一次做家庭作业,大概写的比较整洁,曾被家长误认为是高年级孩子代写,弄清事情原委之后,自然免不了亮出大拇指点赞。这次虽然是口头表扬,却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一颗“书法种子”。但儿时的李文灵对于书法的认识完全是混沌无知,因无专业老师指导,自然谈不上笔法、结构、章法,只会随心所欲,但也是乐此不疲,跌跌撞撞的坚持到了中学。在那期间,曾经有学校老师向他指出,写毛笔字不能按写钢笔字的那个套路写,要避免书法作品中有钢笔字的味道。为了改变这一点,李文灵将剩下来钱用于购买各种字帖,然后开始依葫芦画瓢,描个大概像,有时候一个字就会练习一上午,书法进步很大。

1980年,县里举办书法比赛,还在读初中的李文灵积极投稿,获得优秀奖,这次“意外收获”对于他是个莫大的激励,也坚定了他学习书法、不断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携笔从戎 军营锻炼钢铁意志

1981年10日,正值青春年华的李文灵,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报名参军入伍到昆明武警某部队,当地浓郁的文化氛围又深深吸引了他。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中队担任警卫员兼文书。令他最为兴奋的地方是中队图书室,长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多书,看着一排排陈列整齐的书架、一本本带着墨香的图书,他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在书籍的海洋中吸收思想养料、咀嚼墨香美味。

作为一名武警战士,平时的执勤训练、管理教育、资料撰写等占去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在深夜才能拿起心爱的毛笔,临帖习字,尽情挥毫,并养成了习惯。每天中午晚上九点之后,他练字半个小时。遇到外出学习、考察、调研的机会,他总是挤时间跟当地的书法家进行切磋、交流,又长了不少见识,书作日渐长进。

“送战友,踏征程,远处响起驼铃声……”1984年10月老兵复退时,根据安排,李文灵创作了一批书法作品,赠送给全体老兵,表达对即将复退老兵的祝福和期待。赠送现场,展开书卷:“志存高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战友情深”、“送战友、踏征程”……一句句谆谆教导,一幅幅精美的书卷,不仅感染着复退老兵,而且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四川籍退伍老兵小张动情的说:“我们手中接过来的不仅仅是一份书法精品,更是组织和部队对我们的关怀和期待。”李文灵通过书法作品的赠送,对老兵恋恋不舍的同时,更是表达对战友们的无限敬意。军营这个大熔炉练就了李文灵“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血性男儿性格,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也是吃苦不言苦,默默奉献、辛勤耕耘,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下海经商 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有所感悟;有了一技之长,就会成为谋生的“敲门砖。1984年10月,李文灵从部队退役后,凭着函授大学学历且具有书法、写作特长的优势,从众多应试者中脱颖而出,被招聘到县委农工部。那个年代,跳出“农门”,吃上皇粮,是多数人奋斗的目标。而李文灵注定是个例外。

体制内的安逸让不安分的李文灵极为不适,他说:“整天坐在办公室逐渐老去,让我觉得很可怕。”不顾亲人反对,他辞去“铁饭碗”到县罐头食品厂应聘技术岗位,从此在厂里逐渐安顿了下来。工作熟悉之后,闲暇的时间也多了,于是李文灵又重新拿起毛笔反复练习,书法造诣得到进一步提升。在食品厂工作期间,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通过自身努力,最终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副厂长。正当他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时,因为罐头食品厂自身的种种原因,罐头食品厂主管部门宣布停产、整顿,再也没恢复生产。

为了生活,下岗后的李文灵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了一个市场空白且潜力巨大的行业——广告制作。1993年9月,他用不到1000元的资金在永善县城租下一间门面,在全县率先创办了“新起点”广告设计制作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没有现在方便、快捷的科学制作技术,设计、书写、制作,全靠手工完成。尽管如此,李文灵依然坚持不懈苦心经营自己的小天地。由于收费比较合理、服务态度热情,加之所设计制作的灯箱、广告牌等形式多样、技术过硬、质量较好,深受广大客户喜爱,广告生意越做越红火,最终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痴心翰墨 书写无悔艺术人生

2000年5月,从部队转业到昆明的老领导到永善检查指导工作。利用空闲时间,专程看望了正将广告制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李文灵。看过他的一些书法作品之后,老领导语重心长地说:“文灵,写字与书法既一脉相承,又有一定区别。你现在的字不讲法度,随心所欲,根本算不上书法,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艺术苦旅,一定要以勤实和虔诚的态度去对待,选择一至两家自己喜欢的字帖和古代经典碑帖,从笔画开始,反复临摹,在一定的时候,再学着触类旁通,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开展创作,这样才能学好中国书法。”老领导一席话犹如一股强心剂,让有些自满的李文灵醍醐灌顶。于是,他狠下心将经营红火的广告公司转让后,又一头扎进书法研习之中。

楷书和隶书在所有的书体当中,不仅艺术性较强,并且字体庄重,字形优美,容易传播,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李文灵主攻楷书、隶书,兼修榜书、行书、草书,既效法自然,临古仿今,又有个人创新。他坚持从基础学起,最初临习《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等隶书名碑帖。之后,又开始潜心研习《张猛龙碑》、《等慈石碑》、《九成宫》等楷书名碑帖,再后来不停地变化,随着认识进一步提高,又转到对“二王”一系书风的学习上,涉猎了大量有关书法的书籍、文献和作品,临摹大量历代名家的古帖拓本,书法造诣得到进一步提升,在长期的艺术熏陶及沉淀中,逐渐形成了遒劲有力、端庄大气、自然流畅的个性特点和书法风格,即秉承传统又不拘泥传统,清新淡雅又不乏风骨,朴实自然又显露出精神。

闲暇之余,李文灵喜欢游历于祖国的名山大川,边放飞心情、欣赏风景、结交朋友,边临风把盏、携醉泼墨。2017年4月,李文灵得知书法报社举办《道德经》全国书法现场大展赛,他精心创作参赛,脱颖而出,顺利入围。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当山众晶太极湖国际酒店的决赛现场,李文灵与来自河南、辽宁、内蒙古、上海等20多个省、市、区的272位大师、专家和作者,在武当山下、丹江水畔,感受、体验道教名山武当山的风采,以墨香传递《道德经》的神韵。这次活动时间不算长,但对于李文灵来说,无疑是大开眼界,对于书法这门中国传统艺术,他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创新是书法艺术的生命,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源泉。多年来,李文灵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书法思维和元素,亦不受时风影响,不为名利所困,坚持走自己的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的耕耘,给了李文灵快乐和收获,他的书法作品先后在书法报首届《道德经》全国书法现场大赛、首届“华珍阁杯”《金刚经》全国书法作品大赛优秀奖等各种书法大赛中获奖,并入选云南省文化厅举办的“中国梦·清风行”书法作品展、云南省图书馆举办的普洱茶文化书画大赛优秀奖。

精编丛帖 探索书法练习捷径

善于言谈的李文灵身上弥漫着文人雅士的书卷气,在交谈的过程中,他却没有为这些耀眼的光环而感到丝毫的喜悦,他说:“这些荣誉只是一种点缀,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编写出版一套书法临摹系列丛帖,帮助初学者找到一条练习书法的捷径,并将这项国粹一代代传承下去。”

临帖是基础,融会贯通才是关键,将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笔触反应出来,作品才有望走入正途,渐趋佳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坚持每天自己临帖外,李文灵还结合自己多年来在书法研习和创作中的经验,先后撰写了《多角度全方位分解临摹校正字帖》、《毛笔书法分解临摹的方法》等书法论文,在书法网站发表后,引起了荣宝斋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专家的关注,其研究发明的独特的书法临摹方法,获得专利授权。

2012年8月的一天,李文灵正在书房创作书法作品,突然接到北京荣宝斋出版社一位副总编辑的电话:李文灵先生,我们在网站上看到你撰写的《多角度全方位分解临摹校正字帖》、《一种可供书法临摹的报纸》、《传统防伪方法在现代书画作品中的运用》、《书法的交替临摹》等书法论文,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国内知名的专家进行研究论证,一致认为你的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毛笔书法初学者,经研究决定,出版社希望与你合作出版一套书法临摹系列丛帖。得知这一可喜的消息,刚开始李文灵半信半疑,经与全国各地书友多方沟通和了解后,最终确定了消息的真实性和可靠度。根据出版社相关要求,如期签订合同后,李文灵与儿子李明哲便全身心投入到丛帖的编写之中,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出版社交稿。在出版社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辛勤付出和多方努力,所编写的14本书法临摹系列丛帖,作为专门为习书入门者打造的智慧书,每本首印10000册,一经面世,被全国各地书法爱好者一抢而空。随后,又与浙江古籍出版社合作,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编著出版书法临摹丛书40种。目前,他正与中华书局、中国书法出版社合作,计划编著出版一套全方位分解临摹字帖系列丛书……

传授书艺 传统艺术代代相传

在编著从帖之余,大量读书,不断有小说、散文发表,李文灵始终怀一颗平常心去经营自己最为倾心的书法,以超脱凡尘的返璞归真为一生追求,经过多年的练习和沉淀,他的书法作品折射出军人特有的刚毅沉稳,也洋溢着一种宁静淡泊、洒脱飘逸的文人之风,点画用笔精到,结字紧凑而匀称,章法纵横严谨。纵观李文灵的作品,既没有居功的骄傲之气,也没有世俗的浮躁之风,有的只是隔断俗世的静谧与安宁,物我两忘的恬淡与清雅。具体说,他的榜书一挥而就,大气磅礴,庄重大方,有力透纸背之感;他的隶书飘逸洒脱,秀丽端庄,动静结合,回味无穷;他的行书方圆互现,浓淡相生,因情而变,独具匠心;他的草书笔走龙蛇,洋洋洒洒,气势恢弘,笔墨淋漓,各种书体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和美轮美奂的享受。

尤为难得的是,李文灵的每件书法作品无不蕴含着“雅俗共赏,服务于民”的理念,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接地气,写老百姓看得懂的书法”!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10年来,他先后参加春节期间为群众书写春联、文化下乡等活动30多次,为党政机关、企业门店、机关干部、普通民众乃至学生无偿题写刊头、匾额、招牌和其它书法作品200多件,精美的书法、谦逊的态度、热情的服务,深受组织者、同行的喜爱。2017年,他又应县文化馆邀请担任免费书法培训班的教师,用心从书法的发展脉络、演变、审美及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等知识,为学员们作了精彩的讲授和现场示范。李文灵坦言道:“将自己多年来在书法创作上的心得体会,尽量毫不保留、百分之百教给他们。好多学员从不会拿毛笔到经过二十节课的面授,现在都可以给别人写漂亮的对联,从毫无基础到能像模像样的临摹出作品的过程中,我看到的艺术的传承,感受到的是极大的喜悦。”

在培训班学习的学员,很多和李文灵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对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非常尊重。今年17岁的学生刘兴鱼只是在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就跟着李老师学书法,进步很快,刘兴鱼说:“原来是爱好,也跟着别人去看过学过,可是都没有像李老师讲的这么仔细,不管从讲解还是实际的书写都很仔细,每笔每画都是他从原帖中精心取出,并打印出来,让我们观察、练习、揣摩,我觉得自己进步很大,从写字以后,心能静的下来能沉的下来了。”

为了能得心应手地为学员做好示范,教学员写好一个字,李文灵往往提前潜心琢磨练上几十遍、上百遍。他总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书写者,一遍遍地练字,他在辅导学员的过程中也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感悟。

大凡痴迷书法之人,心如止水,任凭外界喧嚣浮躁,内心总能保持一份宠辱不惊。在李文灵的心里,铺纸挥笔早已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融入骨髓里、血液里,如同三餐那样一日也不可缺少。采访结束后,笔者在他书房墙上见到一幅一幅榜书作品,“追梦”二字力透纸背,后面是几行小字,内容为:幼年家贫父母难,赤脚背煤换书看。投笔从戎未十七,骨断筋伤报国愿。血管梗塞四支架,兔毫流畅五更天。下岗不忘儿时梦,唐碑汉帖焕春天。短短五十六个字,就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孝美
标签 >> 文学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