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1-18 18:03虽然离家不是太远,但由于工作太忙,平时很少回家,对父母总有太多的愧疚。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哪里,年就在哪里。每年回家过年,总会提前思考,带些礼物回家,希望能弥补对二老的亏欠。
糖果和烟酒,是每年必不可少的。但今年,除了这些,我想为父亲带一样特别的礼物,三个笔记本和两支笔。
(父亲1986年参加“昭通市两户(冒尖户,贫困户)文明表彰会”带二叔在清官亭留影。)
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60年代中期高小毕业,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辍学回家后当过石匠、银匠、包工头、建筑老板,和我的母亲一起,艰辛抚养我们姐弟长大。
但父亲,一直都在坚持学习、坚持创新,正因如此,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家里面就有了《半月谈》《知音》《读者》《十月》《今古传奇》《故事会》以及各种从乡政府、村公所抱回来的报纸,让离城很远的我们,较早就接触和了解了大山之外的世界。
父亲现在虽然已经65岁了,但他依然精力充沛,每晚都坚持收看《新闻联播》,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在故乡的山上,捯饬着他的晚年与梦想。当夜晚睡不着的时候,他就会起床,在他的小本子上写“他的格言”。去年回家,他告诉我说,他写的是《我们的家风》,等他写好,让我给打印出来,他再校对。
笔记本和笔,其实很普通,哪里都能买得到。但我送给父亲的其中两个笔记本和笔,是我2016年11月去北京参加“亮风台2016HiAR产品大会”大会带回的,另外一个笔记本是2017年1月去北京参加今日头条“端·政—当政务新媒体遇到AI”带回的,父母都没有去过首都,我希望通过这特别的礼物,能让父亲把他的所思所想所盼,都写在上面;希望父亲苍劲有力的笔迹和思想睿智的光芒,每天都是“今日头条”,可以永久保存和传承下去,影响我们姐弟以及我们的孩子。
惟愿父母长寿,家风永存,如此就好!(@蹭饭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