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7-19 17:30保持态势 继续前行
保持不断采写好稿的态势,在新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6月份,昭通日报内部好稿从总体上讲,延续了四月、五月份的良好态势,大家采写好新闻的热情不减,干劲不松。可圈可点的新闻稿件比比皆是。
7月11日,经过评委们认真评选5篇内部好稿尘埃落定,分别是:陈晶、宋英策划的《爱在蓝天下牵手过六一》采访活动方案;朱鹏采写的小特写《你说好,才是好!》;王明贵撰写的评论《警惕“受处分吃空饷”》;韩兴国采写的消息《省发改委与昭通市委市政府座谈 “十三五”期间重点解决昭通三件大事》;汪舒采写的通讯《送医下乡,精准扶贫的一次村级实验》。
一、对获奖作品的点评
《爱在蓝天下·牵手过六一》新闻策划方案,可谓是此次内部好稿评选的一个亮点。这个方案从活动背景、目的、流程,以及活动的实施,都做得比较到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惟一不足的就是,所做的报道在新老媒体上没有形成合力,整体宣传攻势欠缺了一点。但是,这样充分思考、周密详细的策划为昭通日报日后的新闻策划开了一个好头。值得提倡和鼓励!特写《你说好,才是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稿子,文字只有800字,却以独特的视觉,鲜活的语言,写出了省委领导到基层调研与老百姓之间发生的故事,稿子的新意在于它“跳出会议写会议,跳出调研写调研”,在时政新闻的采写上有了很大突破。稿件发表后,反响也很好,得到了市委政府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警惕“受处分吃空饷”》一文,则透过现象看本质,击中“受处分吃空饷”的要害,针砭时弊,语言犀利。尽管这篇稿子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在昭通日报刊登(只刊于新闻网),但稿子当中所揭示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了市纪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把其作为经验进行总结上报相关部门;韩兴国采写的消息《省发改委与昭通市委市政府座谈 “十三五”期间重点解决昭通三件大事》,虽然是篇会议消息,但看得出作者在标题的制作上下了不少功夫。作者韩兴国过去是学摄影的,能够在采写好新闻方面花心思、动脑筋,这是追求上进、不断努力的一个积极的信号,值得大家学习!《送医下乡,精准扶贫的一次村级实验》,不论从文笔上,还是整个文章的立意构思上,都显示现了一名老记者写稿的老辣与成熟。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篇新闻稿件背后渗透的是他的策划。为了搞好此次活动,记者汪舒不惜心思,多方奔波联系,顺利地完成了扶贫点上的这次义诊活动。稿件现场感强,有亲和力,接地气。
二、对入围稿件的剖析
纵观6月份《昭通日报》版面、正报文章及新媒体文章,呈现出的是整体提升的态势。评选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导向,但因为好稿篇目的限制,难免有遗珠之憾。在这里,想重点说一下入围但没有评上的那些稿件。
朱德华采写的消息《昔日打工挣钱今朝回报乡梓 郎学华无偿为200户村民修入户公路》,写了一个靠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花150多万元,无偿给3个村民组近200户村民修入户公路的事情,有新闻价值,充满了正能量;周燕采写的通讯《陈正荣:从辅助工到大师的华丽转身》,稿子采访到位,语言生动,彰显了陈正荣从一个辅助工到大师的转变,其成长经历体现了可贵的“工匠精神”;李丽娟采写的通讯《一天不上街心里不放心》,写的是一个环卫监督员的故事,稿子贴近生活,写出了环卫监督员的酸甜苦辣,但在语言的精练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打磨;毛利涛、石啟勇拍摄的彝良遭遇暴雨袭击,武警、公安救灾的新闻图片,有现场感,但不足的是视觉冲击力不够,如果在拍摄的角度上多思考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高飞采写的消息《昭通首家本土鲜牛肉进超市销售》,消息很短,但信息含量很大,有一定的新闻性。
上述例举的这些稿子都写得很不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新同志在采写好新闻上的进步非常大,他们不是盲目追求数量,而是注重稿件的精细化和精致化,有了一定的质量意识,这一点让人惊喜和欣慰。这是报社推行好稿制度带来的一种效应,也是报社期待出现的一个好的导向。希望大家要继续发扬!
6月份,还有一件大事要提及,就是彝良和盐津的抗洪救灾,因为报社领导研究,要专门召开座谈会,总结经验和不足,另行对参与报道的新闻采编人员进行表彰和鼓励,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
总而言之,报社推行的内部好稿激励制度,让大家写好稿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希望大家继续拼搏加油,只要你不停地赶路,那么我们接近好稿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近!最后,用一句话来勉励大家,那就是:不泄气多努力,下一个就是你!
昭通日报社优秀作品评委会
2016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