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人文|板栗炖土鸡:藏在锅中的人间暖意

 2025-11-21 10:2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天气渐凉,鲁甸小城的晚风裹挟着枫叶飘落的气息,悄然漫过街头巷尾。小石桥边飘来糖炒板栗的焦香,总让人不自觉地放慢脚步。那香气,是深藏于每个鲁甸人童年回忆里的味道——板栗壳裂开时迸发的甜香,带着热气钻入鼻腔,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而在众多的鲁甸家常菜里,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秋日里那一锅文火慢煨的板栗炖土鸡。

板栗炖土鸡的主要食材是板栗和土鸡。鲁甸山区的板栗外壳坚硬,果肉粉糯。用刀刃在板栗壳上划开一道细痕,指尖稍加用力,果肉便脱壳而出,橙黄如金。将鸡块焯水后,加入姜块、橘皮、蒜瓣,静待辛辣与甘美交织、鲜韧与粉糯相融。约半小时后,将食材转入铜锅,小火慢炖两个小时,油脂的焦香混合着肉质的鲜醇,令人垂涎欲滴。此时,将剥好的板栗倒入铜锅中,温润的果肉贴着滚烫的鸡块,瞬间吸饱了肉汁。汤色渐渐变得红亮浓稠,鸡肉酥烂脱骨,咸与甜交融,荤与素完美搭配。轻轻舀起一勺品尝,不仅仅是味蕾的满足,还像是时间熬煮出的温暖。

板栗炖土鸡。

鲁甸的板栗炖土鸡虽不如宴席上的精致菜肴那般夺目,却在家家户户的灶台间悄然生根。小时候不懂珍惜,殊不知饭桌上那锅油亮喷香的板栗炖土鸡,是爷爷翻山越岭换来的。他蹒跚着爬上高大的板栗树,手套下是布满褶皱的手,汗珠浸透了蓝布衫,只为满足我一句任性的“想吃”。那时的我,只品尝到鸡肉的鲜嫩、板栗的甘甜,却不曾看见爷爷归来时右脚微跛、眉头紧锁的模样。

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去了县城。城市里灯火通明、餐馆林立,可我再也没有尝到过能比得上爷爷灶台上那锅板栗炖土鸡的味道。父亲后来告诉我,爷爷肠胃不好,膝盖常年积液,连走路都喘得厉害,每一声喘息都仿佛在诉说身体的疲惫。直到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儿时板栗的甜糯,竟是爷爷以爱为薪、以岁月为火,为我慢慢煨出来的。

“我记得,你最爱吃板栗。”母亲说这话时,眼里有光。爱是可以传递的——每年深秋,即便年迈的母亲脚痛得难以行走,她还是坚持做好一锅板栗炖土鸡等我回家。如今才懂,我曾以为的寻常饭菜,却是亲人用牵挂一点一滴熬煮出来的。

如今,生活物资丰盈,冰箱里存放着四季可取的板栗;工作繁忙,厨房却冷冷清清。我曾以为储存食材便是储存情感,直到某天,家中再次飘起板栗炖土鸡的香气,才恍然明白:真正的仪式不是囤积,而是共享与陪伴。

板栗炖土鸡之所以动人,不在于做法有多精妙,而在于它总出现在最需要慰藉的时刻——秋寒袭来时、家人病痛后、游子归家夜。它是无声的语言,是“我在”的证明。

我想,尝过亲人做的板栗炖土鸡的人,心中总会留有一方温暖之地,用以抵御世间的寒凉。真正触动灵魂的,从来不是菜肴本身,而是深藏其中、未曾宣之于口的深情。

窗外寒意渐深,而这一锅油润滚烫的板栗炖土鸡,恰是人间烟火里最踏实的慰藉。有人这样形容它:宽口白瓷碗中盛满秋色,筷尖轻触,吸饱了汤汁的鸡肉,酥烂却不失筋骨,轻轻一扯便能露出丝丝纹理;板栗入口,粉糯甘甜,似将整个秋天的暖意都沉淀其中。一口鸡肉,一口板栗,咸鲜与甘甜在唇齿间交织,令人回味无穷。

板栗炖土鸡,绝不是简单的果腹之物。它是文火慢炖的守候,于悠悠岁月中沉淀出独有的韵味;是指尖沾染的秋意,带着秋日独有的温暖与醇厚;是舌尖感知的季节流转,每一口都是自然的馈赠。所谓至味,大抵便是这般模样——在寻常烟火里,将自然的慷慨与人间的深情,熬煮成一锅熨帖心灵的温暖。炖煮的是食材,温暖的却是人心。板栗炖土鸡时刻提醒着我们,别等那熟悉的香气散尽才想起归家,也让我们明白:最珍贵的馈赠,往往就藏在一道看似平凡的家常菜里。


通讯员:牛文炬  文/图


一审:杜恩亮  一校:牛文炬  二审:郭 倩
二校:王文富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杜恩亮  一校:牛文炬  二审:郭 倩
二校:王文富  三审:聂学虎  三校:杨 杰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