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海子村发展中药材产业激活“一池春水”

 2025-11-09 10:25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云南省全力打造“绿色三张牌”的背景下,昭阳区北闸街道海子村依托小凉山独特的生态资源,以中药材产业为核心,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山区发展新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

立足生态禀赋,培育特色产业。海子村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土壤肥沃、水源清洁,非常适宜党参、当归等道地药材的生长。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里引进了云南齐巨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种苗繁育。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种植与育苗基地1220亩,其中规范化种植党参800亩、当归300亩,党参育苗基地80亩、当归育苗基地40亩。

“我们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党参、当归的生长。”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向生态要效益”的发展模式,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基地的建设不仅初步形成了从种苗到种植的产业链基础,还成为昭阳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典型代表,标志着当地农业从“靠天吃饭”向“倚特取胜”的转变。

创新联结机制,共享产业红利。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富民是关键。海子村中药材产业的突出成效,体现在其强大的带动能力上。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产业不再是企业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企业与农户紧密合作。

产业发展直接带动400余户农户参与,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实现人均年增收2万元。更深远的是,通过开展超过1000人次的技能培训,当地正在培育一批有技术、懂市场的新型农民,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找准一条符合地域特色、顺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发展道路,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海子村这片药香弥漫的土地,正以坚定的步伐,为高原山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着一个值得借鉴的发展样本。


通讯员:龙薛嵩 文/图

一审:罗 丹  一校:龙薛嵩  二审:张 帆
二校:马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龙薛嵩  二审:张 帆
二校:马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昭阳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