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09:29 来源:昭通新闻网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是政务服务效能的“试金石”,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棋”。水富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聚焦工程建设领域“审批环节多、流程长、材料繁”痛点,以“一枚印章管审批”为核心抓手,创新推行“全链条整合、全流程并联、全周期服务”的工程建设领域并联审批模式,打破部门壁垒、压缩审批时限,为项目落地投产注入“政务动能”。
“一枚印章”揽全局,变“串联跑”为“并联办”
过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需依次经过多个部门,“企业多次跑、材料反复交”是企业办理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常态。水富市立足“集中审批”优势,从制度设计层面重构审批体系,彻底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与“审批壁垒”。
水富市将原分散在多个部门的76项工程建设领域审批事项,统一划转至政务服务管理局(行政审批局),通过“一枚印章”集中行使审批权,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权限的“集中揽总”,明确“一个专班协调、一个窗口收件、一套标准办理”工作机制,企业无需再多头对接,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当地进一步明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4个审批阶段的牵头部门、协同部门职责及审批要件、时限,对审批事项明白卡进行系统性梳理与精细化完善,统一审批标准、规范审批流程,确保审批要件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办事人员精准掌握,坚决杜绝“弹性流程”“模糊标准”等问题。
创新审批模式,变“被动等”为“主动办”
在并联审批基础上,水富市推出多项“超前服务”举措,将审批环节从“事后审批”转向“事前指导、事中协同、事后监管”,大幅压缩审批周期。
在健全联动机制方面,通过建立“审批—监管—服务”联动机制,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审批部门与行业监管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并联审批“跑得通、管得好、服务优”。落实“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原则,行政审批局在完成审批后,通过“审管互动平台”实时将审批结果推送至行业监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则根据审批结果,提前制定监管计划,开展事中事后监管,避免“审批不管监管、监管不管审批”的脱节问题。
该市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席会议制度,根据项目需求,政务服务、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适时召开会议,集中解决审批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运用“好差评”评价体系,企业在完成审批后,可通过政务服务系统、窗口评价器等渠道,对审批效率、服务态度、流程便捷性等进行评价。定期分析评价数据,针对企业反映的“流程复杂”“材料多”等问题,及时开展回访,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的企业满意度达98.5%。
下一步,水富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将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并联审批改革,借鉴先进地区“施工图审查豁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经验,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拓展数据共享范围、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
通讯员:雷世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