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09:18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威信县围绕青年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构建“全周期、多维度、生态化”培养支撑体系,依托青年人才破解技术瓶颈、激活产业动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青春活力。
锚定需求精准引才,汇聚青年智力。紧扣产业与民生需求,建立“产业需求—技术缺口—人才靶点”匹配机制。引进雷玉山、黄胜威等专家团队设立科研工作站,带动青年人才攻克猕猴桃土壤改良、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难题,同步助力产业升级与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深化县校企协同,与西南林业大学共建竹产业基地,董文渊教授团队累计培训青年“竹管家”2000余人次;联合云南省农科院引进青年人才,推动魔芋产业产研融合。以“归雁兴威”行动为抓手,在3地设立4个乡情联络站,吸引张晓等一批青年返乡创业,目前全县储备威信籍县外优秀青年人才263人,形成“返乡带创业、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循环。
分类施策系统育才,提升青年能力。针对不同领域青年人才定制培育路径。开展订单式培育,与海尔集团共建三年制“海尔班”,首期46名学员全部纳入技能培养通道;聚焦农业产业,开设方竹管护、山葵种植等课程,通过“专家授课+基地实操”模式,年均培育青年乡土人才超300人。搭建实训平台助青年“蹲苗”,依托专家工作站吸纳40余名青年骨干参与低产果园改良、液体菌种培育等课题;在“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中,150名专家带领青年人才下沉田间,63名青年农技专家牵头建成18个万亩标准化魔芋基地,加速技术落地。
搭建舞台高效用才,释放青年活力。实行清单化用才,推行“产业出题、人才答题”机制。方竹产业方面,安排青年人才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带动9万户农户增收;生猪产业方面,青年骨干负责仔猪繁育、冷链物流,助力全产业链布局。构建“物质+荣誉+成长”三维激励体系,在农业领域推行“技术入股+效益分红”激励机制,让青年共享产业红利;医疗、教育领域,优秀青年优先参与专家门诊、跨院交流,纳入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对青年人才技术试验非主观失误不予追责,支持猕猴桃团队开展多轮技术改造,实现单产提升30%;为创业青年提供“风险指导”,降低试错成本。
优化保障用心留才,稳固青年根基。通过“一站式”窗口解决外地青年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需求。以“扎西会议”红色文化为纽带,组织青年人才参与红色精神学习、红色研学,将个人发展与老区振兴绑定;县委定期召开座谈会,2024年以来解决青年人才诉求17项。搭建成长阶梯,吸纳青年参与方竹基地、红色旅游示范区等重点项目核心环节,支持申报科研课题,陈大明团队青年成员主导的“猕猴桃精准施肥技术研究”获市级立项;制发“扎西英才卡”,以精细化服务创造“情感溢价”,让青年人才安心扎根、施展才华。
通讯员:冯正党

